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葛洪《抱朴子》美学思想解读

作 者: 汪玉兰
导 师: 申喜萍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美学
关键词: 葛洪 《抱朴子》 美学思想
分类号: B83-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思想家。《抱朴子》是葛洪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该书不仅包含了重要的宗教理论,同时也涉及到许多关于美和美感以及审美鉴赏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抱朴子》中所涉及到的文学、艺术、审美等重要美学理论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活跃的美学思想特点。本文试图以《抱朴子》成书的生活时代及当时美学思潮为背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再加以文本的细读,从中国传统美学与道教美学思想的角度,来把握和分析《抱朴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前人的继承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思潮中的重要意义。除前言和结语外,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除对历来葛洪《抱朴子》美学思想研究进行梳理,肯定前人研究的成果,同时指出前人对葛洪美学思想研究还缺乏完整、系统的阐释。笔者认为,从葛洪生活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出发,对《抱朴子》美学思想进行全面、整体的把握是很有必要的。第一章着重阐述葛洪及其《抱朴子》与魏晋美学思潮的关系,通过对葛洪生平与思想及其《抱朴子》中“玄—道”美学思想与魏晋美学思潮关系的考察,总结出葛洪美学思想与其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第二章则探讨葛洪《抱朴子》中的人格美思想,主要阐述葛洪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虚静的审美心态论,从中能看出,葛洪人格美学思想既是对儒、道两家人格美学思想的融合,又是对儒、道人格美学思想的升华。第三章探讨葛洪对美的客观性、艺术美及自然美的看法,着重阐述葛洪对自然美尤其是艺术美、形式美的追求和对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结合的重视,从而可以看出葛洪美学思想是对儒道美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超越。第四章探讨《抱朴子》中关于审美鉴赏方面的观点,其中涉及到文学、艺术的审美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肯定今胜于古的审美发展观,这些富有进步意义的学术观点可为后世的美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本文在最后结语中总结葛洪《抱朴子》美学思想的价值及其现代意义,揭示其深刻的美学意蕴,指出其中的朴素唯物的观点所存在的优势和它将成为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因素。同时,也指出其中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所造成的局限性,提出对于葛洪美学思想应该加以批判的继承。

全文目录


摘要  3-5
Summary  5-9
前言  9-13
  一《抱朴子》美学思想研究现状  9-11
  二 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11-13
第一章 葛洪及其《抱朴子》与魏晋美学思潮的关系  13-24
  第一节 葛洪生平与思想  13-16
  第二节 葛洪“玄—道”美学思想与魏晋美学思潮  16-24
第二章 “内修形神”、“治世隆平”的人格美论  24-41
  第一节 儒道双修,兼重“养生”与“治世”  26-34
    一、“德行”必修、“积善立功”:以儒家人格修养作为修仙的前提  26-29
    二、“静寂无为,忘其形骸”:以道家的人格境界作为修仙的根本  29-34
  第二节 以“真”、“朴”的人生态度,超越儒道而求生命的永存  34-41
第三章 “匪染弗丽”、“匪和弗美”的艺术美论  41-49
  第一节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42-46
  第二节 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结合  46-49
第四章 “憎爱异情”、“古今不钧”的审美鉴赏论  49-56
  第一节 “观听殊好,爱憎难同”的审美差异性  49-53
  第二节 今胜于古的审美发展论  53-56
结语:《抱朴子》美学思想的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56-58
参考文献  58-61
后记  61-62
研究生在校期间成果  62

相似论文

  1.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2. 古希腊与先秦美学思想比较,B83-09
  3. 葛洪的美学思想研究,R249
  4. 《庄子》悖论中的美学思想,B223.5
  5. 论《抱朴子内篇》与嵇康之关系,K236
  6. 《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研究,H131
  7. 基于《抱朴子》的葛洪养生思想与实践的研究,R212
  8. 《神仙传》研究,I207.41
  9. 从“归隐”到任用自在的“顿悟”,J905
  10. 《庄子》内篇的美学思想,B83-092
  11. 葛洪儒道兼综思想研究,B235
  12. 自由之境与审美气象,B223.5
  13. 《抱朴子》助动词研究,H141
  14. 《抱朴子内篇》介词研究,H141
  15. 《抱朴子》儒道兼修的养生思想研究,R212
  16. 《抱朴子·外篇》社会政治思想研究,B235
  17.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研究,J614.5
  18. 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研究,J624.1
  19. 文化新综合的一个案例——《抱朴子》巫术溯源,B235.7
  20. 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B83-0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美学 > 美学理论 > 美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