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冻鲜马鹿茸蛋白成分的分离与活性初探

作 者: 潘思羽
导 师: 马长华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冻鲜马鹿茸 分离纯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活性检测 离子交换色谱 细胞因子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鹿茸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加工而成的。古代医学认为,鹿之精气全在于角,而茸为角之嫩芽,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力最盛。是峻补元阳、益寿延年的滋补药。现代研究表明,鹿茸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我国的霍玉书教授在1997年首次研究开发了鹿茸冻干粉,使对鹿茸的研究从常规化学成分转向生物大分子。国内外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冷冻鲜茸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及活性的检测。冻鲜茸优点是未经高温加工,保持鹿茸有效活性成分。本文以冻鲜塔里木马鹿茸为原料,运用Q-Sepharose和SP-Sepharose离子交换色谱,对鹿茸水溶性蛋白进行了初步分离,C,8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细分离,确定了最佳的高效液相分离条件。还对各离子交换色谱部位及凝胶色谱部位进行了细胞活性因子的活性筛选,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分别考察了不同匀浆方法,不同条件下的超高压提取法,不同pH值和不同盐离子强度对鹿茸水溶性总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利用SDS-PAGE电泳法对冻鲜鹿茸粗提液,鹿茸冻干粉,鹿茸饮片蛋白质分子量范围作了考察,证明冻鲜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热炸法,对鹿茸中水溶性蛋白,尤其是小分子蛋白起到很好的保留作用。第二章首先考察了以分子筛原理为基础,对鹿茸水溶性蛋白粗分离的不同方法,分别考察了卷式膜超滤法、超滤管离心法、醇沉法、G-50凝胶和Superdex 75凝胶对鹿茸水溶性蛋白中分子量小于20kDa蛋白的提取率,发现这些方法对鹿茸小分子蛋白回收率均不高,损失较大;于是转变思路,考察了以电荷原理为基础的离子交换色谱对鹿茸蛋白的粗分离,实验选用了强阴离子交换树脂Q-sepharose F. F.,对鹿茸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进行了粗分离,蛋白回收率和电泳结果表明,该法对鹿茸蛋白能进行很好的粗分离,并且回收率较高,于是确定了离子交换色谱法作为鹿茸蛋白粗分离的方法。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分别使用了强阴离子交换色谱Q-Sepharos F. F.和强阳离子交换色谱SP-Sepharose F. F.对鹿茸总蛋白进行了系统分离,分别考察了不同pH和不同离子强度I的起始缓冲液对鹿茸蛋白的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起始缓冲液条件和洗脱条件,得到鹿茸酸性蛋白Q1-Q6,碱性蛋白SP1-SP5共11个部位,分别对这11个部位进行C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摸索得到了最佳的液相分离条件,得到数个在反相柱上呈现单峰的物质及一个纯蛋白物质.第四章对鹿茸酸性蛋白Q1-Q6部位和Superdex75凝胶流分S1-S6部位进行了表皮生长因子(EGF)的ELISA试剂盒筛选,对SP1-SP5和Superdex75凝胶流分S1-S6部位进行了神经生长因子(β-NGF)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的ELISA试剂盒筛选,结果在流分S3-S5段中发现了IGF-1活性.本论文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鹿茸在冻鲜的状态下对其进行系统分离。2.初次利用离子交换的方法系统分离鹿茸水溶性蛋白,考察了最佳分离条件。3.对各离子交换段进行C18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摸索得到了最佳的液相分离条件,得到数个在反相柱上呈现单峰的物质及一个纯蛋白物质。4.对鹿茸各部位进行活性筛选,在Superdex 75凝胶色谱流分S3-S5段发现IGF-1活性。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2.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3. 一种嗜热嗜碱过氧化氢酶的生产、分离纯化及固定化研究,TQ925
  4. 羧甲基壳聚糖对肿瘤细胞及组织生长影响的研究,R96
  5. LIF和bFGF对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潜能性候选基因的影响,S826
  6.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R87
  7. 草鱼肠道抗菌肽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的研究,S917.4
  8. 舟山沿海有抑菌活性海洋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等研究,TQ460.1
  9. 酶法制备苹果渣低聚木糖的研究,TQ929.2
  10. 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XDH抗菌物质的发酵、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别,Q93
  11. 东海海域具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Q938.8
  12. 不同剂量含碘中药复方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机制研究,R285.5
  13. 茶多糖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R285.5
  14. 神香草多糖对哮喘大鼠细胞因子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实验研究,R285.5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及免疫学致病机制研究,R563.1
  16. 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R512.62
  17.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干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R562.25
  18. 新疆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与糖脂代谢的关系,R589
  19. 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R749.1
  20. DC-CIK细胞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免疫效应机制研究,R733.7
  21. 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 酶)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活性鉴定,Q7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