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Wy14643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作 者: 陈珂
导 师: 李元海
学 校: 安徽医科大学
专 业: 麻醉学
关键词: Wy14643 肝细胞 缺氧-复氧 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α
分类号: R65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是配体激活的核受体PPARs家族的三个亚型之一。Wy14643是PPAR-α选择性激动剂,其对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PPARα激动剂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相关。在肝脏中,肝细胞大量表达PPAR-α,而肝枯否细胞不表达。我们前期研究表明,Wy14643对在体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不同剂量Wy14643对原代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尚未报道,本文研究不同剂量Wy14643对原代大鼠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体重250-300g,通过两步灌流法取原代肝细胞。将分离培养的肝细胞按1×105/ml种于培养板中,每组6孔。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C)、缺氧复氧组(H/R)、DMSO组(D)、Wy14643(10、30、100umol/L)组。Wy14643组,缺氧/复氧前2小时将Wy14643加入培养液中,使培养液中Wy14643的终浓度调整为10、30、100umol/L。将肝细胞放入培养箱中,缺氧培养(37℃、95%N2-5%CO2)4小时,复氧培养(37℃、95%O -5%CO2)10小时诱导细胞损伤,然后分别收集肝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测定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及肝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细胞线粒体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MTT法测定肝细胞的存活率;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损伤;RT-PCR检测PPARαmRNA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组相比较,H/R组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肝细胞内MDA明显增高(P<0.01),而肝细胞内SOD、GSH明显下降(P<0.01)。与H/R组比较,Wy14643各剂量处理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ALT、AST活性明显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Wy14643 10umol/L组中,肝细胞内的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增强,而MDA的含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Wy14643 30umol/L组中,肝细胞内的SOD、GSH的活性增强(P<0.05),而MDA的含量降低(P<0.05);Wy14643 100umol/L组中,肝细胞内的SOD、GSH的活性增强(P<0.01),而MDA的含量降低(P<0.01),差异显著。与C组相比,H/R组细胞活性降低,PPAR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H/R组相比,Wy14643 10umol/L组、Wy14643 30umol/L组随着浓度的增加,PPARαmRNA表达和细胞活性升高(P<0.05或P<0.01);Wy14643 100umol/L组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PAR-α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1)。电镜可见:与C组相比,H/R组线粒体肿胀明显,膜破坏,有足肿和空泡变性,嵴破坏,粗面内质网较少,溶酶体和核糖体较少。与H/R组相比,Wy14643各剂量组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改变随剂量增加明显减轻。结论Wy14643对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α的表达,增强细胞抗抗氧化能力。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2.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3.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4.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5.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6.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7.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8.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9. 小鼠再生肝抗GalN/LPS联合诱导急性肝损伤的UCP2作用研究,R575.3
  10.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11.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细胞癌术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意义,R735.7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微囊化研究,R329
  13. 青岛地区乙肝病毒BCP基因突变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R512.62
  1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的PCR-RELP图案对中国肝细胞癌和肝硬化人群的临床意义,R735.7;R575.2
  15. 人胎肝细胞系L-02的功能检测和应用探讨,R657.3
  16.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5.7
  17. 姜黄素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18. 启东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变异与肝癌发生关系的研究,R735.7
  19. MiRNA-148a→DNA甲基转移酶1→MiRNA-148a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意义,R735.7
  20. 肝细胞癌中SK4的表达和意义,R735.7
  21. HBV对卵圆细胞的作用及对P8的表达影响,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肝及肝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