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勤县资源与经济承载力现状研究与评价

作 者: 李莹
导 师: 张仁陟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民勤县 经济承载力 相对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以民勤县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民勤县经济承载力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与分析,对民勤县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平衡关系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民勤县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水资源所致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不足,给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了双重压力。2.经济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GDP总量、二产、三产增长,劳动力资源表现为粗放式利用特点,人力资源效率低,与民勤县工业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特点相适应;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水资源、耕地、草地等超出承载范围,具有不可持续性。原煤、柴油、电力资源利用率不高,有挖掘潜力。机井数量属于绝对承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现状。化肥实用量属于相对集约承载,即经济增长过程中种植业化肥应用效率高,与近年民勤县特色种植业发展趋势相符。工业废水排放能够达到环保要求,而治理投资力度落后于经济增长。3.民勤县相对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8年民勤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大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依然处于超载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保持平稳态势,略有富裕,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经济的增长是以大量水资源的投入和消耗为代价而实现的,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过高,反映出粗放式增长的特点。整体上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可承载人口依然在下降。与两县一区的相对承载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部由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发展模式各异,凉州区作为武威地区社会经济和文教中心,经济承载力远高于其它县区,经济发展相对集约,而自然资源相对不足;民勤、古浪、天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民勤和古浪耕地资源相对充足,天祝县承载优势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方面。可以通过区域内部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有效避免资源约束现状,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与河西走廊同类地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丰裕程度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一定影响。金塔县、瓜州县不仅水资源承载力突出,相对经济承载力也高于民勤县。针对民勤县资源承载现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需要从提高经济承载力着手,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力度,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有效提高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2-4
Summary  4-7
第一章 前言  7-15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7-9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  9-15
    1.2.1 国外研究概况  9-10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0-11
    1.2.3 存在问题  11-12
    1.2.4 经济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12
    1.2.5 相关概念界定  12-15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7
  2.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5
  2.2 研究方法  15-16
  2.3 技术路线  16
  2.4 数据来源  16-17
第三章 民勤县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7-20
  3.1 经济总量增长较快、结构性矛盾突出  17
  3.2 就业结构失衡、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巨大  17-18
  3.3 水资源矛盾依然突出、利用效率逐渐提高  18-20
第四章 民勤经济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20-24
  4.1 指标选取  20-21
  4.2 计算方法  21-22
  4.3 民勤县经济承载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22-24
第五章 民勤县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24-34
  5.1 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标选取  24
  5.2 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  24-25
  5.3 民勤县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25-27
  5.4 民勤县与两县一区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  27-30
    5.4.1 凉州区相对资源承载力  27-28
    5.4.2 古浪县相对资源承载力  28-29
    5.4.3 天祝县相对资源承载力  29-30
    5.4.4 民勤县与两县一区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  30
  5.5 民勤县与河西走廊其他地县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  30-34
    5.5.1 金塔县相对资源承载力  31
    5.5.2 瓜州县相对资源承载力  31-32
    5.5.3 民勤县与河西走廊地县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  32-33
    5.5.4 各地县相对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33-34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34-36
  6.1 结论  34-35
  6.2 民勤可持续发展建议  35-36
参考文献  36-41
致谢  41-42
作者简介  42-43
导师简介  43-44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1.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3.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4.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5.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6.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7.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8. 临夏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F323.8
  19.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0.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21. 新疆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