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u(III)配离子氧化胺类、羟基酸的反应动力学
作 者: 王晓倩
导 师: 单金缓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动力学和机理 氧化还原反应 二过碘酸合铜(III) N,N-二甲基乙醇胺 N,N-二乙基乙醇胺 肌氨酸 双甘肽 苹果酸 乳酸
分类号: O643.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III)氧化N,N-二甲基乙醇胺、N,N-二乙基乙醇胺、肌氨酸、双甘肽和羟基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分别考察了还原剂浓度、IO4-浓度、OH-浓度、离子强度的变化对反应体系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的影响,求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速控步速率常数及298.2 K的活化参数。根据反应的宏观规律,假设了反应的活化中心,提出了与实验现象相符的反应机理。通过实验,我们认为二过碘酸合铜(III)在碱性介质中主要以[Cu(H2IO6)2]3-的形式存在,这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并且由此提出的反应机理能较好的解释实验现象。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同一温度下二过碘酸合铜(III)氧化不同位置、不同官能团的还原剂时,反应速率不同,N,N-二乙基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这可能是由于反应机理不同,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活化中心配合物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反应速率不同。乳酸>苹果酸,[Cu(OH)2]+与乳酸比[Cu(HIO6)]-与苹果酸在形成过渡态配合物时所受到的空间位阻小,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在二过碘酸合铜(III)氧化肌氨酸的反应中,我们发现,随着碱度增大,实验现象规律明显不同,由此推出两个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实验体系的研究验证了二过碘酸合铜(III)配合物是以低质子化形式存在的假设更为合理,有力的否定了前人认为的存在形式。我们的探讨和研究为动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数据,且为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和分析化学的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此类反应体系的系统动力学及宏观实验的研究,对配合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推测反应过程中过渡态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这对配位化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引言 9-12 1.1 超常价态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9-10 1.2 CU(III)在碱性介质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10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0-12 第2章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III)配离子氧化胺类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12-32 2.1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III)配离子氧化N,N-二甲基乙醇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12-18 2.1.1 实验部分 12-13 2.1.2 结果与讨论 13-15 2.1.3 反应机理的讨论 15-18 2.2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III)配离子氧化N,N-二乙基乙醇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18-22 2.2.1 结果与讨论 18-20 2.2.2 反应机理的讨论 20-22 2.3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III)配离子氧化肌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22-28 2.3.1 结果与讨论 22-25 2.3.2 反应机理的讨论 25-28 2.4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III)配离子氧化双甘肽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28-32 2.4.1 结果与讨论 28-30 2.4.2 反应机理的讨论 30-32 第3章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III)配离子氧化羟基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32-40 3.1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CU(III)配离子氧化苹果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32-36 3.1.1 结果与讨论 32-34 3.1.2 反应机理的讨论 34-36 3.2 分光光度法研究碱性介质中CU(III)配离子氧化乳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36-40 3.2.1 结果与讨论 36-38 3.2.2 反应机理的讨论 38-40 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5 附录 45-46 致谢 46
|
相似论文
-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S816.53
-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 黄芩与乳酸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回盲肠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S831.5
- 乳酸菌DM9054、DM9057的安全性评价,R371
- 贝伐单抗-PLGA缓释微球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分布研究,R96
- 牛凝乳酶原基因的定点突变与酶性质研究,Q814
- 无机填料改性聚乳酸的研究,TQ320.1
- 有机聚合物/改性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83.1
- 乳酸基共聚物/蛭石微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32
- 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糖蛋白KL-6、LDH的变化及影响因素,R725.6
- 分子佐剂C3d3增强Lb.hCGβ-C3d3乳酸杆菌粘膜疫苗抗生育潜能的分子机制,R392
- 羟基化合物还原Cr(Ⅵ)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X13
- 赛艇项目高原训练适应的特点难点研究,G861.4
- 猪源乳酸菌对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研究,S828
- 离心式分子蒸馏精制L-乳酸及蒸发液膜流场的CFD模拟,TQ921.3
- 醋酸铅致脑损伤及肾损伤的细胞机制探讨,R114
- 乳酸菌抗氧化及降血脂效果的研究,R285.5
- 绿色塑料聚乳酸的增韧改性研究,TQ320.1
- 多种乳酸菌混合制剂及发酵乳活菌计数方法的研究,TQ921.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 > 化学动力学 > 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