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相似气候特征分析的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

作 者: 王群星
导 师: 李锐;王飞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气候条件相似时段 径流量 输沙量 延河
分类号: P33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价是目前地学热点问题。河流径流和泥沙变化受气候因素和地表活动综合影响,由于短期内地貌、土壤特征和天然植被变化很小,根据水平衡原理和黄土区以超渗产流为主的水文特性,在相同气候(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条件下,河流水沙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延河流域为研究区,以1952年到2001年延河甘谷驿水文站逐月实测径流量输沙量和降水量以及流域及其周边1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月实测气候资料为基础,采用Penman - Monteith方程计算了延河流域逐月潜在蒸散量。选择降水量相似(降水量差异<3%),降水过程相似(逐月降水量序列相关显著性水平<0. 05)和潜在蒸散量相似的气候条件相似时段,并计算了相似气候条件下不同时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差异,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延河径流与泥沙特征。延河年径流量在1. 1×108~5. 0×108m3之间波动,多年平均值2. 1×108m3,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0. 339)。年输沙量在0. 079×108~1. 8×108t之间波动,多年平均值0. 46×108t,年际变化大于径流量(变异系数0. 756)。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输沙量的年内分配更为集中,汛期(5~9月)输沙量占全年的99. 6%。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6. 7%,但在3月的径流量径流量出现小峰。2降水与蒸发特征;延河流域年降水量在259. 9~853. 7mm之间波动,多年平均值504. 8 mm,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0. 253),年潜在蒸散量在1729. 5~1964. 1mm之间波动,多年平均值1825. 0 mm,年际变化很小(变异系数0. 032)。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分配都不均匀,两者分配特征相似:汛期(5~9月)多年平均值分别占全年的79. 3%和68. 7%。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以流域西南部西川上游地区为低值中心向东向北呈带状逐渐增加,高值区位于延河下游延长县境内。3相似时段的气候条件相似程度高、涉及年份多,可以作为分析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影响的前提。延河流域1952~2001年存在气候条件相似时段的年份占年份总数的90%。进行比较的相似时段年均降水量的平均差异为0. 88%(约4. 4mm),降水过程的平均相关系数0. 7504(显著性水平0. 05),潜在蒸散量差异很小,可以认为气候特征相似时段产流和产沙的前提条件基本一致。4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时段Ⅰ1952~1970年;时段Ⅱ1971~1982年;时段Ⅲ1983~1992年;时段Ⅳ1993~2001年。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延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减少4. 5%,而年均径流量和年均输沙量分别减少22. 3%和52. 4%,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时段Ⅲ延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减少2. 9%,年均径流量减少3. 0%,其中人类活动造成径流量增加了1. 1%;年均输沙量减少29. 6%,其中人类活动造成的输沙量减少22. 4%。时段Ⅳ延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减少14. 4%,年均径流量和年均输沙量分别减少19. 7%和41. 8%,但其中人类活动造成年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增加了10. 7%和13. 0%。降水量的减少是延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选择严格的相似性气候时段为前提比较和分析径流与泥沙变化特征,能够提高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和精度,从而丰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环境效应等领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6
    1.2.1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的影响  11-13
    1.2.2 河流水沙分析方法  13-16
  1.3 研究内容  16-17
第二章 数据基础与研究方法  17-27
  2.1 研究区概况  17-21
    2.1.1 自然概况  17-18
    2.1.2 水土流失及治理概况  18-19
    2.1.3 基础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19-21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27
    2.2.1 气候条件相似的评价指标  22-25
    2.2.2 水沙变化分析方法  25-26
    2.2.3 技术路线  26-27
第三章 气候条件相似时段  27-34
  3.1 潜在蒸散量  27-31
    3.1.1 潜在蒸散量的计算  27-29
    3.1.2 潜在蒸散量特征分析  29-31
  3.2 气候条件相似时段  31-34
第四章 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的影响  34-41
  4.1 气候条件相似时段水沙变化特点  34
  4.2 人类活动的影响特点  34-38
    4.2.1 不同时段延河水文特征  34-37
    4.2.2 人类活动对径流和泥沙的影响  37-38
  4.3 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的原因分析  38-41
    4.3.1 水土保持措施  38-39
    4.3.2 人为增沙  39
    4.3.3 对策分析  39-41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1-43
  5.1 主要结论  41-42
  5.2 不足与展望  42-43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  47-61
  附录1  47-54
  附录2  54-56
  附录3  56-61
致谢  61-62
作者简介  62

相似论文

  1. 基于区域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Q16
  2. 黄河调水影响下河口区盐度分布的观测与模拟研究,TV68
  3. 人类活动对人参种质资源的影响,S567.51
  4. 松辽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TV213.4
  5. 珠海地区咸潮影响因子统计与分析,X55
  6. 辽宁省环境灾害综合研究,X43
  7. 人为干预对人工林群落特征及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S718.5
  8.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流域泥沙输移比的估算,S157.1
  9. 延河流域地带性物种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Q948
  10.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泾河流域径流和输沙的影响,S157
  11. 用人工降雨法进行扰动高沙土侵蚀规律的研究,S157
  12. 基于像元分解的区域地表覆盖信息提取,S157.1
  13. 松花江流域水沙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P333
  14. 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推移质输移特性与估算方法研究,TV14
  15. 人类活动驱动下于田绿洲生态环境演变研究,X24
  16. 辽宁省人类活动、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研究,P694
  17. 中国北方岩溶泉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P641.134
  18. 太湖入湖水系东、西氿湖百年来的人类活动影响评价及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X52
  19. 张集铁路工程风力侵蚀规律研究,S157
  20. 小兴安岭地区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S715
  21. 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S718.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 水文分析与计算 >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