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兴安岭地区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

作 者: 崔雪晴
导 师: 蔡体久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森林采伐 小流域 径流量 小兴安岭
分类号: S7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包括森林采伐对流域水径流的影响和森林恢复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两个方面。不同的采伐后森林经营方式对森林径流的影响也有差异。小兴安岭地区森林广袤,水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采伐,该地区一度出现过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暴发,河床抬高等生态危机。本文以位于小兴安岭地区的新林沟和育林沟两个对比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1970-2005年的气象、水文和森林调查资料,采用样地调查和资料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森林采伐后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70年~2005年间新林沟森林采取择伐的森林经营方式,森林类型一直以阔叶红松林为主,林分结构复杂,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定在70%~80%之间。而育林沟大面积皆伐后逐年造林,森林覆盖率变化分3个阶段从28%上升到了79%,拐点为1980年和1990年。造林种类为人工落叶松林,结构较单一。对土壤的压实作用大小为原始林<择伐林<皆伐林依次增加,皆伐压实尤其明显,人工落叶松林对水分的缓冲作用和对地表径流的阻滞力要小于原始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林,从而改变了对径流的影响。新林沟不均系数线性回归斜率为0.0013略呈上升趋势,而育林沟不均系数线性回归斜率为-0.0058,略呈下降趋势。育林沟的年内径流分配不均匀程度比新林沟大。根据Mann-Kendall检验,新林沟、育林沟降水趋势相同,径流均有增加的趋势;育林沟的融雪径流增加的趋势并不显著,年径流与洪峰在前期有较大的增幅,其中从1981年开始增加显著,而新林沟的融雪径流、径流及洪峰增加值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育林沟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径流年内变化、年径流量、洪峰径流量和融雪径流量都产生了影响。森林植被变化对森林径流的年径流,洪峰径流,融雪径流3个因子均有影响。育林沟在森林采伐后营造落叶松林使年径流深度-年降水量、融雪径流量-上年降雪量和洪峰径流量-24小时降雨量双累积线皆呈降低趋势,并都出现2次拐点(p<0.05);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的程度后,两个小流域各因子相近,但由于人工落叶松林对雨水的截留和枯落物与土壤层对地面产流的阻滞作用较原始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林小,育林沟累积线斜率仍大于新林沟。小兴安岭小流域森林采伐能够减少土壤和枯落物对降水的截留能力和对地表径流的阻滞力,从而对森林径流加大了年内径流不均匀程度、年径流量、融雪径流量、洪峰径流量。不断生长落叶松林后随着郁闭成林,对森林水分循环的调节能力增强,对年径流量、融雪径流量、洪峰径流量的削减力也相应增强了。逐渐恢复的人工落叶松林对径流的调节能力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恢复到原始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3
  1.1 引言  8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8-11
    1.2.1 森林植被变化对年径流量的影响  9-10
    1.2.2 森林植被变化对洪水径流的影响  10-11
    1.2.3 森林植被变化对融雪径流的影响  1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3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3-22
  2.1 研究地区及其概况  13-16
    2.1.1 地理位置  13
    2.1.2 气候条件  13
    2.1.3 土壤条件  13-14
    2.1.4 研究地植被概况  14-15
    2.1.5 研究地位置分布图  15-16
  2.2 研究方法  16-22
    2.2.1 技术路线  16
    2.2.2 时间序列数据采集  16
    2.2.3 小流域试验设置  16-17
    2.2.4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分析方法  17-19
    2.2.5 枯落物持水性能测定分析方法  19
    2.2.6 径流变化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  19-22
3 对比小流域森林植被变化与森林水分循环机制  22-29
  3.1 森林覆盖率动态变化与林分特征分析  22-23
    3.1.1 森林覆盖率动态变化  22
    3.1.2 对比流域植被分布特征  22-23
  3.2 森林土壤层水分循环研究  23-26
    3.2.1 森林植被变化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的影响  23-24
    3.2.2 森林植被变化对土壤持水力的影响  24-26
  3.3 森林枯枝落叶层持水特性  26-27
    3.3.1 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  26
    3.3.2 枯落物层对降雨有效拦蓄量的影响  26-27
  3.4 讨论  27-29
4 对比小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  29-32
  4.1 对比小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变化  29-30
  4.2 对比小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趋势  30-31
  4.3 讨论  31-32
5 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  32-37
  5.1 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  32-34
    5.1.1 小流域年径流量变化情况  32
    5.1.2 小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年径流量的影响  32-34
  5.2 小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融雪径流的影响  34
  5.3 小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洪峰径流的影响  34-35
  5.4 讨论  35-37
结论  37-39
参考文献  39-4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4-45
致谢  45-46

相似论文

  1.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2.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3. 长乐江流域大气氮、磷沉降及其在区域营养物质循环中的贡献,X131.2
  4. 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S158.3
  5. 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S157
  6.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不同类型小流域氮流失规律分析,X52
  7. 干旱对海河流域典型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研究,X820.3
  8. 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TU982.29
  9. 沅水中下游流域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0. 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哲学研究,F127
  11. AnnAGNPS模型在四岭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控制中的应用研究,X52
  12. 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与分配模式研究,X321
  13.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S157
  14. 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研究,S157
  15. 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研究(1912~1931),K258
  16.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17. 鳌江流域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研究,F127
  18. 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TV213.4
  19.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TV213.4
  20. 黄河调水影响下河口区盐度分布的观测与模拟研究,TV68
  21. 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在干旱分析中的应用,P333.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水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