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教育博客中意义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作 者: 白美娴
导 师: 刘承宇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意义构建 教育博客 多模态话语分析
分类号: H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8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理解我们周围的交际手段时,越来越多的语篇分析研究者发现仅仅分析和研究语言是不够的。事实上,在许多交际情景下,多模态无处不在,但很长时间以来,它一直未受语言学界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因特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使用,研究多模态的重要性逐渐突出,研究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分析交际话语的途径和思路。所谓的多模态话语是指超越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使用两种或者多种符号资源(语言、图像、音乐、空间、手势等)完成意义构建的社会实践。教育博客作为一种电子交流语篇,毫无疑问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印刷语篇。它更多的需要研究者从多模态角度对意义构建进行更多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研究旨在回答电子交流类语篇(例如教育博客)是怎样进行意义构建的。具体问题如下:(1)在教育博客的意义构建过程中,博主是如何进行模态选择以及意义整合? (2)从读者的角度看,他们进行互动交流的阅读路径是什么?本文借鉴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关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等重要思想,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较为成熟的视觉语法以及其他重要原则,从博主和读者两个角度,对教育博客中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本文所分析的20个教育博客语篇,均来自国内知名教育博客网站http://blog.eduol.cn和http://www.blog.edu.cn。此研究采取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时候采用了内容分析方法,并把分析结果运用到定性分析中,以保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首先根据Kress and van Leeuwen (2006)的多模态语篇三大意义展开分析,从博主的角度总结出影响模态选择的因素以及语言和图像意义整合关系;接着从博客读者的角度,采用交互分析方法归纳出教育博客等多模态语篇的大致阅读路径。笔者认为,此类电子交流语篇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构建意义的动态而非静态的多模态语篇。本文在探讨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构建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以往研究分析的角度和方法。从实践角度看,一方面,多模态意义构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充分选择和利用丰富的符号模态资源,继而最佳构建和理解目的语篇。另一方面,阅读路径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在网页的海量信息中迅速定位所需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多识读能力。在教育博客中,具备怎样最佳表达和理解语篇意义的知识可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并提高交流效率。除此之外,教育博客语篇的多模态分析可以加深和扩大远程教育的影响,并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语料收集和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结构。第二章首先介绍并界定了本文在分析多模态语篇所用的重要概念;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构建以及电子语篇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有必要从多模态角度对教育博客等电子交流语篇中的意义构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三至五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第三章阐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介绍博客语料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了内容分析对教育博客进行内容范畴的统计,此统计结果为后面教育博客意义构建的定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第五章在多模态视角下,分别从博主和阅读者两方面分析教育博客的意义构建。第六章总结全文,进而阐述本研究的意义、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8
Abstract  8-11
内容摘要  11-13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3-17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3-14
  1.2 Research Questions  14-15
  1.3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  15-16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16-17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7-24
  2.1 Definitions of Some Key Notions  17-19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Meaning-Making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19-21
    2.2.1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20-21
    2.2.2 Interactive Approach  21
  2.3 Previous Studies on Computer-Mediated Discourse  21-23
  2.4 Summary  23-24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Preliminaries  24-32
  3.1 Semiotics Theory  24-25
    3.1.1 Peirce's Semiotics  24-25
    3.1.2 Saussure's Semiotics  25
  3.2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25-27
  3.3 Theory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27-31
    3.3.1 Visual Grammar Framework  27-29
      3.3.1.1 Representative Meaning  28
      3.3.1.2 Interactive Meaning  28
      3.3.1.3 Compositional Meaning  28-29
    3.3.2 Other Key Principles  29-31
      3.3.2.1 Two Principles Across Different Modes  30-31
      3.3.2.2 Two Codes for Integrating Semiotic Resources  31
  3.4 Summary  31-32
Chapter Four Multimodal Content Analysis on Education Weblogs  32-38
  4.1 Content Analysis  32-35
    4.1.1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Content Analysis  32-33
    4.1.2 Categorization of Content  33-35
      4.1.2.1 Types of Modes  34
      4.1.2.2 Proportion of Visual Blocks to Text Blocks  34-35
      4.1.2.3 Location of Visuals on Screen  35
      4.1.2.4 Font and Font Size  35
      4.1.2.5 Types of Animation  35
      4.1.2.6 Types and Functions of Interactivity  35
  4.2 Content Analysis on Education Weblogs:Results and Analysis  35-37
  4.3 Summary  37-38
Chapter Five A Multimodal Approach to the Meaning-Making in Education Weblogs  38-55
  5.1 Social Semiotic Access to Education Weblogs:From the Bloggers'Perspective  38-48
    5.1.1 Mode Choice  39-40
    5.1.2 Three Meanings of Visual Grammar in Education Weblogs  40-47
      5.1.2.1 Representative Meaning  41-43
      5.1.2.2 Interactive Meaning  43-45
      5.1.2.3 Compositional Meaning  45-47
    5.1.3 Meaning Integr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Image in Education Weblogs  47-48
  5.2 Interactive Access to Education Weblogs:From the Blog Readers'Perspective  48-53
    5.2.1 Visual Access to Interpret Meanings  50-51
    5.2.2 Tactile Access to Co-Make Meanings in Education Weblogs  51-53
  5.3 Summary  53-55
Chapter Six Conclusion  55-59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5-56
  6.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56-57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57-59
References  59-66
Appendix Ⅰ Education Weblog A  66-69
Appendix Ⅱ Education Weblog B  69-71
Appendix Ⅲ Education Weblog C & D  71-73
Appendix Ⅳ Education Weblog E  73-75
Appendix Ⅴ Education Weblog F  75-76
Appendix Ⅵ Education Weblog G & H  76-79
Appendix Ⅶ Education Weblog  79-80

相似论文

  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2.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中的隐喻研究,H15
  3. 电影海报功能符号学角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52
  4. 杂志封面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
  5.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电影作品及翻译,J905
  6. 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过程中的作用,H030
  7. 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315
  8. 多模态话语分析,H0
  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D64
  10. 奥运会会徽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30
  11. 动态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互动与人际意义生成,H052
  12. 教育叙事在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G635.1
  13. 概念整合视角下对广告语言的认知研究,H052
  14. 新闻话语的意义建构:多模态话语分析,H052
  15. 广告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研究,H05
  16. 基于教学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策略研究,G434
  17. 动态原则性多义研究模式,H033
  18.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动物词隐喻意义构建阐释,H05
  19. 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分析汉语连字句,H146
  20.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30
  21. 英汉网页的多模态对比分析—以中美两国博物馆类网站为例,H030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言理论与方法论 >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