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50年中国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的客观识别及变化研究

作 者: 崔冬林
导 师: 王式功;任福民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气象学
关键词: 近50年 中国 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 客观识别方法 干旱事件综合强度指标 变化特征
分类号: P468.0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并发展了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客观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气象干旱事件的综合强度指标和等级标准,进而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区域持续性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极端干旱事件个例。主要研究小结如下:(1)发展了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客观识别方法(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Persistent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Events, OIMPRMDE),该方法是基于逐日台站气象资料,由逐日自然干旱带分离和干旱事件过程连续性识别两个步骤实现对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的客观识别。通过干旱事件的个例效果检验,表明该客观识别法对于干旱事件过程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2)定义了气象干旱事件4个单一指标分别为极端强度、累计强度、累积面积和持续时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强度指标,综合强度指标是事件持续时间、强度及影响范围的共同表征量,能够反映一次干旱过程连续变化的时空、强度、区域特征等;再根据干旱事件综合强度指标特征划分了气象干旱事件和准气象干旱事件,并将167个干旱事件划分成4个等级:特大、严重、一般、轻度干旱事件。(3)分析了1957-2008年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包括时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性特征两方面:①时间变化特征:a.1957-2008年干旱事件总体无明显的增长趋势;b.全国范围内,干旱一年四季皆有发生,2-4月和8-10月是我国最易发生干旱的季节,而干旱往往结束于5-7月,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c.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30~40天之间,特大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均在100天以上,严重程度以上干旱事件则基本都在60天以上,一般性的干旱事件则基本在30天以上。②区域性特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干旱发生,其中干旱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为华北地区,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可能有干旱出现,4月频率最高;该地区不同强度的干早均有发生,影响范围广;其次是西南南部、西北东部、东北中西部和华南沿海地区,其中西南和华南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冬半年(10月到次年3月),不同强度的干旱均有发生;东北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秋季节,多数干旱为一般性干旱或少数轻度干旱;西北东部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半年(4月到9月),不同程度的干旱均有发生。(4)极端干旱事件定义为所有干旱事件的10%综合强度最强的干旱事件。1957-2008年共发生17个极端干旱事件。20世纪60、90年代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最高,平均发生5次以上,其他年代基本发生2次左右;华北地区发生极端干旱事件的频率最高,且综合强度较强,主要是春夏连旱和冬春连旱;其次是西南地区以春旱为主;东北、华南、长江流域次之,其中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则主要是秋旱,东北地区则是春夏旱为主。(5)1998/1999年中国北方秋冬春连旱,是中国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强度最大、影响面积最大的一次极端干旱事件,影响区域包括华北、西北东部、江淮、华南、西南区域;2009/2010年西南秋冬春连旱,为西南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事件。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引言  10-11
  §1.2 国内外干旱研究现状  11-13
  §1.3 问题的提出  13-15
    1.3.1 缺乏针对区域持续性干旱事件的研究  13-14
    1.3.2 干旱指标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14-15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16
第二章 区域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研究  16-30
  §2.1 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  16-22
    2.1.1 资料  16-18
    2.1.2 区域持续性气象干旱事件客观识别方法  18-22
  §2.2 个例效果检验  22-28
  §2.3 小结与讨论  28-30
第三章 气象干旱事件指标  30-39
  §3.1 干旱事件单一指标  30-32
    3.1.1 定义  30
    3.1.2 单一指标变化特征  30-32
  §3.2 气象干旱事件综合指标  32-35
    3.2.1 综合指标定义  32-33
    3.2.2 综合指标方案讨论  33
    3.2.3 综合指标系数的确定  33-35
  §3.3 气象干旱事件等级划分  35-38
    3.3.1 气象干旱与准气象干旱  35-36
    3.3.2 干旱事件等级划分  36-38
  §3.4 小结  38-39
第四章 气象干旱事件变化特征  39-49
  §4.1 气象干旱事件的时间变化特征  39-42
  §4.2 气象干旱事件的区域性特征  42-47
  §4.3 小结  47-49
第五章 极端气象干旱事件  49-63
  §5.1 极端气象干旱事件变化特征  49-53
  §5.2 特大干旱事件个例分析  53-61
  §5.3 小结  61-63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3-67
  §6.1 主要结论  63-66
  §6.2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66
  §6.3 未来工作展望  66-67
参考文献  67-69
附录 彩图集  69-75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75-76
致谢  76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5.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0.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1.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3.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4.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5.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6.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8.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S512.1
  19.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20.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候学 > 气候资料 >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 单项要素的整理和统计法 > 降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