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稀土掺杂的Y_2(MoO_4)_3蓝、绿上转换荧光粉的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

作 者: 卢伟丽
导 师: 程丽红
学 校: 大连海事大学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上转换 共沉淀法 固相法 速率方程 Y2(MoO4)3荧光粉
分类号: TN10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上转换发光材料是在长波长激发下,发出短波长的一种发光材料。它们大多属于稀土掺杂的无机材料,如Er3+/Yb3+共掺杂的Y2O3、NaYF4等。上转换发光材料在980 m红外光激发下,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可见光。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在三维显示、光数据存储、医疗诊断、传感器、激光和光放大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广泛的研究。本论文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Y2(MoO4)3纳米相和体相荧光粉,并对它们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做了系统的讨论。此外,还用固相法合成了Tm3+/Yb3+共掺杂的Y2(MoO4)3体相荧光粉,对其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Er3+/Yb3+共掺杂的Y2(MoO4)3纳米相荧光粉,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低和高Yb3+掺杂浓度样品中,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过程。在低Yb3+掺杂浓度样品中,绿光强度比2H11/2→4I15/2/4S3/2→4I15/2随着泵浦电流的增加基本不变;而在高Yb3+掺杂浓度样品中,随着泵浦电流的增加,绿光强度比增大。我们根据上转换发光机制的分析建立了上转换发光的速率方程,得到了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发现速率方程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体系的掺杂浓度与上转换发光强度关系。另外,我们用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Y2(MoO4)3体相荧光粉,对其上转换发光强度与LD泵浦电流和掺杂离子浓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还对纳米相和体相两种荧光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用固相法制备了Tm3+/Yb3+共掺杂的Y2(MoO4)3体相荧光粉,并对上转换发光强度与LD泵浦电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Tm3+和Yb3+掺杂浓度样品中,蓝光和红光的上转换发光均为三光子过程,红外光均为双光子过程。还对上转换发光强度与Tm3+和Yb3+浓度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m3+或Yb3+离子浓度的增加,上转换发光强度都是先增强后减弱,且随Tm3+浓度的变化剧烈,而随Yb3+浓度的变化较缓慢。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33
  1.1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10-11
  1.2 稀土离子的能级  11-14
    1.2.1 稀土离子的简介  11
    1.2.2 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和光谱项  11-14
  1.3 上转换发光概述  14-25
    1.3.1 与上转换发光相关的基本概念  14-15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1.3.3 上转换发光的机理  15-17
    1.3.4 上转换发光材料中稀土离子的掺杂  17-19
    1.3.5 多光子过程中光子数、激发功率及上转换发光强度三者的关系  19
    1.3.6 稀土上转换发光的基质材料  19-20
    1.3.7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效率  20-22
    1.3.8 Er~(3+)/Yb~(3+)掺杂材料中的能量传递和上转换发光  22-24
    1.3.9 Tm~(3+)/Yb~(3+)掺杂材料中的能量传递和上转换发光  24-25
  1.4 稀土掺杂材料的合成及表征方法  25-31
    1.4.1 合成方法  25-28
    1.4.2 表征方法  28-31
      1.4.2.1 结构表征  28-30
      1.4.2.2 形貌表征  30
      1.4.2.3 光学表征  30-31
  1.5 上转换材料的应用  31-33
    1.5.1 上转换激光器  31-32
    1.5.2 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  32
    1.5.3 防伪技术  32-33
第二章 Er~(3+)/Yb~(3+)共掺杂的Y_2(MoO_4)_3纳米相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33-44
  2.1 引言  33
  2.2 实验部分  33-34
    2.2.1 样品的制备  33
    2.2.2 样品的表征  33-34
  2.3 结果与讨论  34-43
    2.3.1 样品的结构特性及形貌特征  34-35
    2.3.2 Er~(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对激发功率密度的依赖关系  35-38
    2.3.3 ~2H_(11/2)→~4I_(15/2)/~4S_(3/2)→~4I_(15/2)的强度比对LD泵浦电流的依赖关系  38-40
    2.3.4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yb3+掺杂浓度的依赖关系  40-43
  2.4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Er~(3+)/Yb~(3+)共掺杂的Y_2(MoO_4)_3体相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44-53
  3.1 引言  44
  3.2 实验部分  44-45
    3.2.1 样品的制备  44
    3.2.2 样品的表征  44-45
  3.3 结果与讨论  45-52
    3.3.1 样品的结构特性  45-46
    3.3.2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LD泵浦电流的关系  46-50
    3.3.3 上转换发光机理的分析  50-51
    3.3.4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掺杂离子浓度的关系  51-52
  3.4 本章小结  52-53
第四章 Er~(3+)/Yb~(3+)共掺杂的纳米相及体相Y_2(MoO_4)_3上转换发光特性比较  53-59
  4.1 样品的结构特性  53
  4.2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LD泵浦电流的关系  53-55
  4.3 ~2H_(11/2)→~4I_(15/2)/~4S_(3/2)→~4I_(15/2)发光强度比与LD泵浦电流的关系  55-57
  4.4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掺杂离子浓度的关系  57-58
  4.5 本章小结  58-59
第五章 Tm~(3+)/Yb~(3+)共掺杂的Y_2(MoO_4)_3体相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59-67
  5.1 引言  59
  5.2 实验部分  59-60
    5.2.1 样品的制备  59
    5.2.2 样品的表征  59-60
  5.3 结果与讨论  60-66
    5.3.1 样品的结构特性  60
    5.3.2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电流的关系  60-64
    5.3.3 上转换发光机制的分析  64-65
    5.3.4 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掺杂离子浓度的关系  65-66
  5.4 本章小结  66-67
结论  67-69
参考文献  69-7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5-76
致谢  76-77

相似论文

  1.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分类技术研究,V235
  2.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3.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4. 面向SMDA的服务建模方法及工具实现,TP311.52
  5. 统计机器翻译中结构转换技术的研究,TP391.2
  6.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7.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8. 中学文言文古今转换与古今对话教学方式研究,G633.3
  9.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10.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11. 顺应论视角下时尚网络媒体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研究,G206
  12. 孔子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研究,G420
  13. 面向Seam框架的PIM到PSM转换研究,TP311.52
  14. ZnO杂化材料的制备、缺陷调控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TB33
  15. 维吾尔族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G633.41
  16. 基于完全拆解法的可转债定价研究,F224
  17. 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中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研究,H319
  18. 新课程背景下X教师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G635.1
  19. 基于改进的RBAC模型和CAS的单点登录设计与实现,TP311.52
  20.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21. 保留语义约束的XML与关系数据库双向转换技术研究,TP311.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真空电子技术 > 一般性问题 > 电真空器件材料 > 显示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