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重背景——经典叙事与通俗文类交织下的现代

作 者: 张新礼
导 师: 梅晓云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探寻 建构 百科全书式叙事 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文学进程中,小说这一体裁可以说是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文体自身的继承与变革,加之外部此消彼长的思潮或多或少的影响,小说作品无论在主题、素材等方面的开拓与深掘,还是表现形式的丰富与多元,都是诗歌、戏剧所远远无法企及的。同时,小说的多元化在今天仍然呈现继续着的、不断扩大的状态。本文便试图以一个人为的、暂时的作家作品集合作为一种代表和开始,进而探讨现代小说所共有的某些特征和趋向,及其具有这些特征和趋向的缘由与背景。本文将托马斯·品钦、翁贝托·艾柯、奥尔罕·帕慕克以及村上春树等作家作品放置在一个集合之中。之所以如此,在于这些作品在品质上极为形似,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趋向:如在情节上均可抽离成为主人公的探寻;作品对现实和非现实因素的组合体现了文学所特有的建构功能;作品呈现一种“百科全书式叙事”的趋向等。这些共同之处一方面可以视为现代小说对经典叙事传统的回归,另一方面也展开了其后论述的两条线索,由“探寻”而至侦探小说,由“构建”而至科幻小说,引向了现代小说在经典叙事之外的另一重背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并非文学的对立面,而是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存在。通俗文学或许存在很多既定的程式,这些程式使得通俗文学作品似乎更容易辨认,并具有一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同具有影响关系的、所谓的主流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也可以说只是程度上的多少,因为在通俗文学内部,否定与继承、创新与衍伸也是无处不在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6
绪论  6-10
第一章:楔形作品集合  10-22
第二章:双重背景之一:经典叙事传统  22-40
  2.1 探寻  22-27
  2.2 构建  27-31
  2.3 百科全书式叙事  31-35
  2.4 双重背景:作为背景之二的通俗文类  35-40
第三章:双重背景之二:通俗文学(侦探小说)  40-56
  3.1 由"探寻"而至侦探小说  40-46
  3.2 差异  46-56
    3.2.1 时间维度的不同取向  48-50
    3.2.2 线性与非线性  50-52
    3.2.3 秩序与混乱  52-56
第四章:双重背景之二:通俗文学(科幻小说)  56-74
  4.1 由"构建"而至科幻小说  56-61
  4.2 流变  61-74
    4.2.1 科幻小说与现实主义  61-65
    4.2.2 隔离:成为独立文类的得与失  65-68
    4.2.3 变革:"新浪潮"作为标志  68-74
第五章:从楔形作品集合到现代小说  74-78
余论  78-84
参考文献  84-88
后记  88-92

相似论文

  1.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3.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4.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5.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6.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7.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8.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9.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10. 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G434
  11.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12. 公诉引导侦查制度研究,D925.2
  13.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G633.6
  14. 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D923
  15. 与城市互动的中小城市居住区商业空间建构研究,TU984.13
  16. 当代中国律师职业伦理的理性建构,D926.5
  17. 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在中国的译介,I046
  18. 面对“技术”的先锋写作,I207.42
  19. 王安忆小说都市民间叙事主题研究,I207.42
  20. 《黑暗的心》中的自我探寻,I561
  21. 多重危机中的挣扎,I7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