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方酸菁近红外吸收染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作 者: 王凤云
导 师: 段潜;孙敬亮
学 校: 长春理工大学
专 业: 无机化学
关键词: 近红外吸收染料 方酸菁染料 光谱分析
分类号: TQ61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方酸菁染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近红外吸收染料,在激光防护、电子照相、光学记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论文成功地合成了三类方酸菁近红外吸收染料,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二(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化合物(A类)在780-820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三(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化合物(B类)在900-1000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四(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化合物(C类)在1050-1100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热失重测试表明这三类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在常规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见这三类方酸菁染料在近红外吸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7 第一章 绪论 7-26 1.1 引言 7 1.2 近红外吸收染料的类型 7-19 1.3 方酸菁染料的类别、结构与光谱特征 19-21 1.4 方酸菁染料的合成方法 21-22 1.5 方酸菁染料的应用 22-24 1.6 方酸菁染料的研究进展 24-25 1.7 本论文研究设想 25-26 第二章 实验 26-34 2.1 实验原料 26-27 2.2 表征方法及主要实验仪器 27-28 2.3 方酸的合成 28-29 2.4 酮的二氢伯啶中间体的合成 29-30 2.5 二(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化合物A(n=0)合成 30-31 2.6 三(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化合物B(n=1)合成 31-32 2.7 四(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化合物C(n=2)合成 32-34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4-54 3.1 三(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光谱特性 34-37 3.2 四(二氢伯啶)方酸菁染料光谱特性 37-41 3.3 方酸菁染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1-49 3.4 方酸菁染料的热稳定性 49-53 3.5 溶解特性 53-54 结论 54-55 致谢 55-56 参考文献 56-58
|
相似论文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尖椒叶片生长信息获取中的应用,S641.3
- 黍稷近红外测定方法及其抗氧化品质性状分析,S516
-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轴对称乙烯扩散火焰温度及碳黑浓度检测,TK16
- 仪器间的光谱模型传递及谱图标准化,O657.33
- 双J管结壳成分的临床研究,R699.4
- 竹材木质素降解菌营养调控及产酶影响因子研究,TQ925
- 吡啶基咪唑啉酮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O626.32
- 方酸菁染料的合成与近红外吸收性能研究,TM914.4
- 基于光谱分析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土壤信息检测研究,TP274
- 天然萤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其光谱特性,O73
- 农林废弃物对废水中Cr(Ⅵ)、Cu~(2+)、Zn~(2+)、Pb~(2+)的吸附特性研究,X703
- 妇科肿瘤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分析,R737.3
-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透明质酸分子量及含量快速检测研究,TQ920.1
- 含氮杂环阳离子为模板剂构筑新颖的过渡金属阴离子网络及性质研究,O626
- 用于生化分析的小型光谱仪的研发,TH744.1
- 基于光谱分析的木材树种识别方法的研究,S781.1
- 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压光效应研究,TN104.3
- 橡胶硫磺硫化交联密度表征方法研究及应用,TQ330.13
- 化肥成分的光谱法分析,TQ440.7
- 黄叶地不容生物碱成分提取分离、结构修饰及活性评价,R284
- 天然无色绿柱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光谱特性,O48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染料及中间体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