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然萤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及其光谱特性
作 者: 马东亮
导 师: 顾洪恩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关键词: 电注入着色 含氧天然萤石晶体 色心 光谱分析 形成机理
分类号: O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电注入着色技术,首次对含氧天然萤石晶体电注入着色,在着色晶体中产生多种色心。对着色晶体进行系统光谱测量和分析,提出色心产生和转化机理。借助测得的电流时间曲线,对色心产生过程和机理进行更进一步解释。在电注入前,含氧天然萤石晶体中就存在大量O2- -Va+、O2- -Va+聚集心和Yb2+、Sm2+、Ce3+等杂质。经点阴极电注入后,这些聚集心和杂质没有消失,又产生了间隙位中性F原子、自陷电子间隙Ca2+离子、自陷空穴Ca2+离子空位和F、F2色心。通过观测和分析电注入前、后的吸收谱,发现吸收谱中都含有O2- -Va+和O2- -Va+聚集色心强吸收带,说明这些聚集色心未被晶体所含Yb2+,Ce3+和Sm2+杂质离子中和。这些未被中和的O2- -Va+和O2- -Va+聚集色心阻碍第二碱土阴极形成,从而导致F色心不能直接产生。本实验装置中具有独特的石墨颗粒阳极阵列。此阵列使得V色心首先在阳极附近晶体内产生,经吸收光子后转化为F色心,而F色心进一步聚集产生F2色心。在进行电注入时,记录电流和时间数据,并据此绘制出电流时间关系曲线。各区域电流皆由离子运动和卤离子与阳极阵列交换电子构成。给出电流时间曲线上电流区域形成机理和色心产生与电流区域形成的密切关系。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得出,在电注入温度813 K、直流电压1200 V和实验时间75 min条件下对含氧天然萤石晶体进行电注入,其着色最有效。同样,在点阳极情况下,含氧天然萤石晶体经电注入后,晶体中O2- -Va+、O2- -Va+聚集心和Yb2+、Sm2+、Ce3+等杂质没有消失,又产生了自陷电子间隙Ca2+离子、间隙位中性F原子和F、F2色心。根据着色晶体吸收光谱和电流时间曲线特性可知,此处电流时间曲线中各电流区域形成机理与在点阴极电注入情况下各电流区域形成机理基本相同。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1 1.1 研究背景 8-10 1.2 本文工作 10-11 第二章 离子晶体的色心理论基础及近代分光光度计 11-29 2.1 晶体的点缺陷 11-12 2.1.1 离子晶体中点缺陷的产生方式 11-12 2.1.2 离子晶体中点缺陷的运动方式 12 2.2 离子晶体的色心理论 12-16 2.2.1 F心的ESR谱和ENDOR谱 14-15 2.2.2 F聚集色心 15 2.2.3 俘获空穴色心 15 2.2.4 卤化碱晶体以外的绝缘体 15-16 2.3 常规光谱法 16-17 2.4 近代分光光度计 17-29 2.4.1 分光光度计分类 17 2.4.2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组件 17-29 2.4.2.1 光源 17-18 2.4.2.2 滤光片 18-19 2.4.2.3 单色器 19-22 2.4.2.4 样品室 22 2.4.2.5 检测器 22-25 2.4.2.6 信号放大和测量 25-26 2.4.2.7 结果显示 26-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32 3.1 实验方法 29 3.2 电注入着色装置 29-30 3.2.1 着色室 29-30 3.2.2 加热体 30 3.2.3 样品承载装置 30 3.3 电注入着色的理论基础 30-31 3.4 研究细节 31-32 3.4.1 样品制备 31 3.4.2 实验过程 31-32 第四章 研究结果 32-51 4.1 室温下天然萤石晶体光谱位置的确定 32-33 4.2 点阴极电注入 33-44 4.2.1 实验结果 33-41 4.2.2 讨论 41-44 4.2.2.1 不同条件对电注入的影响 42-43 4.2.2.2 色心形成机理 43-44 4.2.2.3 电流区形成机理 44 4.3 点阳极电注入 44-51 4.3.1 实验结果 44-49 4.3.2 讨论 49-51 4.3.2.1 不同电注入条件的影响 49-50 4.3.2.2 色心形成机理 50 4.3.2.3 电流区形成机理 50-51 第五章 结论 51-53 参考文献 53-57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7-58 致谢 58
|
相似论文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尖椒叶片生长信息获取中的应用,S641.3
- 黍稷近红外测定方法及其抗氧化品质性状分析,S516
- 仪器间的光谱模型传递及谱图标准化,O657.33
- 沥青路面近荷载区Top-Down裂缝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分析,U416.217
- 双J管结壳成分的临床研究,R699.4
- 住宅地产价值链形成机理及增值能力分析,F293.3
- 泰安市岩溶塌陷的水岩耦合模型研究,P641.134
- 巨厚层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及综合处治方案优选研究,P642.22
- 竹材木质素降解菌营养调控及产酶影响因子研究,TQ925
- 切削方向毛刺/亏缺形成的界限转换及其控制技术研究,TG506
- 吡啶基咪唑啉酮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O626.32
- 基于光谱分析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土壤信息检测研究,TP274
-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G322
- 对外贸易中标准化战略的形成机理及其贸易效应分析,F203
- 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凝结水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P426
- 博弈视角下企业专利联盟形成机理分类研究,F224.32
- 农林废弃物对废水中Cr(Ⅵ)、Cu~(2+)、Zn~(2+)、Pb~(2+)的吸附特性研究,X703
- 妇科肿瘤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分析,R737.3
- 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机理研究,G322
-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透明质酸分子量及含量快速检测研究,TQ920.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晶体学 > 晶体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