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反杜林论》伦理思想探析

作 者: 王述霞
导 师: 李培超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反杜林论 现实的个人 道德 平等观念 政治暴力
分类号: A81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至1878年撰写的一部论战性的著作,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在对杜林唯心史观的批判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凸现了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实际上也就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道德立场。《反杜林论》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虽然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一些关于伦理道德的基本观点的过程中所揭示出来的,但这些伦理思想却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的比较系统和集中的概括。《反杜林论》一书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中,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了杜林在社会领域中把“普遍公平原则”作为历史动力的唯心主义,批判了杜林的抽象的人性论,论述了真正人的本性;批判了杜林的“永恒的道德论”,系统地阐明了道德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状况这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批判了杜林的抽象的平等“公理”,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发;批判了杜林关于“政治暴力是绝对的恶”的观点,从而在伦理学上对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进行了价值辩护。总之,《反杜林论》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和集中论述的著作。本文就是按照以上的思路展开,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介绍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以及学术界对《反杜林论》伦理思想的研究动态;第二部分论述了“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并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寻求实现人类解放的具体条件;第三部分对道德的基本理论,即道德的根源和本质、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地论述;第四部分通过对一般平等观念的历史考察,揭示了恩格斯平等观的思想特质;第五部分依据善恶观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进行了价值辩护。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1
第一章 "现实的个人是研究人的出发点"——恩格斯对道德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的阐发  11-2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诸种学说  11-13
  第二节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出发点  13-19
  第三节 人的解放是研究人的学说的最终归宿  19-26
第二章 "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恩格斯对道德理论的阐发  26-44
  第一节 道德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6-30
  第二节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30-35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  35-40
  第四节 道德意志中的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  40-44
第三章 "平等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恩格斯对平等观念的阐发  44-56
  第一节 恩格斯平等观念的分析方法  44-46
  第二节 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46-49
  第三节 恩格斯平等观念的思想特质  49-56
第四章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恩格斯对政治暴力的价值辩护  56-62
  第一节 杜林关于政治暴力的观点  56-57
  第二节 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正当性的伦理论证  57-62
结语  62-64
参考文献  64-67
附录  67-68
后记  68-6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3.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4.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G711
  5.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6.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7.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8.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9.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10.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11. 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B82-09
  12.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1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14. 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家的道德责任研究,B82-053
  15. 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B82-05
  16.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17.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18.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D648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648.1
  20. 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630.3
  21. 当代中国慈善行为的道德解析,D632.9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单行著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