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话与狂欢

作 者: 张兴星
导 师: 裴亚莉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复调小说 巴赫金 对话 狂欢化 历时性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米哈伊尔·巴赫金在世界范围内是享有广泛声誉的文艺理论家,其理论思想和学术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理论探讨和文学批评当中。本文从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分析出发,试图阐述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哲学基础与复调小说体裁特征方面的内涵和联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揭示出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所具有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价值趋向。第一章讨论了复调小说的内涵。巴赫金在比喻的意义上借用“复调”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形式特征和独特之处: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这些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和意识组成了复调。众多性格和命运不同的人物角色能够结合在统一的事件当中,不仅主人公之间,以及多条故事线索之间,都统一在集中冲突的事件当中。这些声音、线索之间,如同“复调”音乐一样没有主旋律和伴声的区别,它们具有平等的地位。本文第二章讨论了复调小说的哲学基础:对话理论。对话即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对话理论的现实土壤和坚实背景就建立在这一生活图景之上。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具有这样的“对话”存在,所以对话理论才具有自身的生命力。复调小说中的对话性使得其与独白小说相区别,并且复调小说中的作者与主人公之间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与以往独白小说具有迥然相异的风格。笔者从复调小说的形式特征出发,阐释了复调小说的两种对话形式: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并分析了这两种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调小说中的价值和意义。第三章讨论复调小说的体裁特征及从历时性角度追溯复调小说的体裁渊源。这一体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狂欢化文学。在历时性讨论狂欢化文学的流变时,苏格拉底对话中的核心是“对话”,而梅尼普体也“具有外表的和内在的对话性”。由此,狂欢化诗学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源流在历时性诗学变迁中有了一条明晰的线索。从苏格拉底对话,到梅尼普讽刺,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狂欢化文学,都贯通着复调小说的对话性特质。历时性诗学揭示出狂欢化体裁在历史上的变体以及这种变体最终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中得到体现。本文由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的区别,再到作者与主人公构成的一种对话关系,以及从共时性和历时性角度讨论复调小说的体裁特点,最终揭示出“未完成的”复调小说具有一种价值诉求:对一元化价值观念的摈弃以及对于多元化价值观的肯定。复调小说的对话关系承认世界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且这一关系是在多种意识主体相互对话、相互关联中产生的。在这个关系中没有中心,没有权威,从而避免了独白描写施加给他人的独裁话语。复调小说的形式本身即表达了对这种多元化价值的诉求。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3
  一 巴赫金的历史境遇  9-11
  二 巴赫金·复调·中国  11-13
第一章 复调小说内涵阐述  13-22
  第一节 复调小说及其表征  13-15
    1 一个概念:复调  13-14
    2 复调的三个表征  14-15
  第二节 独白vs复调  15-17
    1 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  15-16
    2 思想的独白与复调  16-17
  第三节 主人公与作者平等地位的讨论  17-22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生成土壤  17-18
    2 复调小说中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  18-19
    3 国内"作者与主人公关系"争辩  19-22
第二章 对话理论:复调小说的哲学基础  22-30
  第一节 "对话"的可能性及其"对话性"  22-24
  第二节 复调小说的对话性  24-26
  第三节 复调小说的两种对话形式  26-30
    1 大型对话  26-27
    2 微型对话  27-28
    3 统一于作品中的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  28-30
第三章 狂欢化: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复调小说的体裁特征  30-39
  第一节 异质性元素构成的共时性对位结构  30-34
    1 从对话到大型对位结构  30-33
    2 异质性元素的共时性特征  33-34
  第二节 狂欢化:复调小说的历时性思考  34-39
    1 狂欢节与狂欢化文学  34-36
    2 复调小说的狂欢化特征  36-39
结论  39-41
参考文献  41-45
致谢  45-47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7

相似论文

  1.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2.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3.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G633.34
  4. 中学文言文古今转换与古今对话教学方式研究,G633.3
  5.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策略研究,G222.2
  6. 《唐诗宋词选读》对话教学策略探究,G633.3
  7. “同阅一卷书 各自领其奥”,G633.33
  8. 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民主价值及路径选择研究,D630.1
  9.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说翻译批评,I046
  10. 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I045
  11.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小说对话翻译研究—,H059
  12. 顺应论视角下的小说对话翻译研究,I046
  13. 对《女勇士》的对话解读,I712
  14. 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解析,I561
  15.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16. 我国诉权发展及问题探究,D925
  17. 全球化与文明对话,D81
  18. 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G633.98
  19. 对中国医患对话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H030
  20. 藏传佛教不分宗派运动的特点及影响研究,B948
  21. 福建与西班牙东来者的自我诠释,K248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