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统琴弦上的现代“狂想”

作 者: 杨奕
导 师: 邓伟民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王建民 第三二胡狂想曲 传统 现代
分类号: J6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王建民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器乐创作方面成绩显著的作曲家,谱写的大量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等重要专业比赛中获奖。《第三二胡狂想曲》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这部二胡作品的解析、归纳,总结出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理念,常用的创作手法及典型的创作特征,并深入挖掘现阶段二胡音乐创作的时代特征,解析创作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对曲作者和课题的研究现状、理论与实践意义、重点与难点及课题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基本介绍。第一章对《三狂》的整体构架进行梳理,着重论述了该曲音乐结构、调式调性布局及转调手法三方面内容,从宏观上把握乐曲的总体特征。第二章对该曲丰富的旋律形态和节奏节拍特点进行全面分析论述。包括旋律的取材、发展手法,节奏节拍的创新。第三章则从音乐的织体上对该曲多声部音乐的语言进行探讨,研究主奏乐曲与伴奏乐器声部间的组织关系、表情作用及其对音响色彩的影响。第四章研究了该曲在演奏技法上的不同之处,例如对演奏技法及新音色的开掘,演奏时对风格的把握等。第五章把对《第三二胡狂想曲》的研究横向延伸至王建民和他的“二胡狂想曲系列”,通过对王建民创作理念的解析,以及对二胡狂想曲创作手法、乐曲特点的比较,归纳、总结其共性特征。将有感于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种种(如他对当今二胡创作的贡献、影响等等)和对二胡狂想曲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文化现象的感想与思索进行全方位的阐述。结语部分在梳理、总结、反思课题工作的基础上,对二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提出笔者的观点。王建民的作品具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意义,为21世纪二胡艺术的发展预示了新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诚然,二胡的发展和进步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怎样发展,二胡艺术始终离不开传统的“根”,将二胡作品在根系传统的基础上,朝着新时代多元化的道路永不停息的发展下去,是每一位创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9
  1.国内研究现状  8
  2.课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8
  3.重点与难点阐述  8
  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8-9
第1章 时间流淌中的艺术(一)——音乐结构与调式调性  9-21
  1.1 《三狂》的结构特点  9-12
    1.1.1 西体中用  9
    1.1.2 中西合璧  9-12
  1.2 调式调性的结构功能及色彩作用  12-13
  1.3 调式调性的处理手法  13-21
    1.3.1 作曲技术手段上的调式调性处理  13-18
      1.3.1.1 混合调式  13-15
      1.3.1.2 转调手法  15-18
    1.3.2 结合乐器性能及演奏技法的调式调性处理  18-21
      1.3.2.1 二胡演奏与作品中的调  18-19
      1.3.2.2 结合演奏技术的转调处理  19-21
第2章 时间流淌中的艺术(二)——多彩的旋律与节奏节拍  21-32
  2.1 旋律的取材与“泛地域性”加工  21-25
  2.2 主题的发展手法  25-29
  2.3 节奏节拍的创新性运用  29-32
    2.3.1 大量非韵律性的复合节拍  29
    2.3.2 不同节拍的混合  29-30
    2.3.3 散节拍的表情作用  30-31
    2.3.4 节奏变异及重音移位  31
    2.3.5 节奏的独立使用  31-32
第3章 时空里的交织艺术——多声部音乐的织体  32-49
  3.1 主调创作手法  32-46
    3.1.1 传统三度叠置和声材料及传统和声手法的运用  33
    3.1.2 非传统和声材料及非传统和声手法的运用  33-40
      3.1.2.1 三度和声材料的扩展  33-37
      3.1.2.2 非三度和声材料  37-40
    3.1.3 和声序进与声部进行  40-46
      3.1.3.1 乐曲中常用的声部进行手法  40-42
      3.1.3.2 转调处及终止式中的和声运用  42-44
      3.1.3.3 高潮段和声的特点及对情绪的推动力  44-46
  3.2 复调创作手法  46-49
第4章 演绎“狂想”——演奏技法及新音色掘新的探索之路  49-56
  4.1 演奏技法与新音色的开掘  49-50
  4.2 弓指法的特点与乐曲风格的把握  50-55
    4.2.1 对乐曲背景的了解与演奏思维的调整  50-51
    4.2.2 运弓处理与音乐表情  51-52
    4.2.3 指法安排与音准控制  52-54
      4.2.3.1 有别于传统演奏习惯的指法及把位  52
      4.2.3.2 指力控制与音准  52-53
      4.2.3.3 各种滑音、打音等装饰音的处理  53-54
    4.2.4 人工音乐律动演奏的准确性及韵味表现  54-55
  4.3 炫技性技巧与“狂想”气质  55-56
第5章 “狂想之后的联想”——由《三狂》看王建民和他的二胡狂想曲  56-68
  5.1 王建民二胡作品的诞生——时代是真正的缔造者  56-58
  5.2 王建民创作理念透析  58-59
  5.3 创作风格刍议  59-64
    5.3.1 多段体结构  59-60
    5.3.2 核心音调与旋律发展  60-61
    5.3.3 “意料之外”的律动  61-62
    5.3.4 精细设计的调性转换与布局  62
    5.3.5 和声的“调味”作用  62-63
    5.3.6 新音色的开掘  63-64
  5.4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艺术特色  64-65
    5.4.1 民族风情中展露时代新意  64
    5.4.2 艺术性、技术性、听赏性三位一体  64-65
  5.5 王建民二胡作品对21 世纪二胡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65-68
    5.5.1 拓宽二胡的表现力  65-66
    5.5.2 为现代二胡曲创作开辟新路  66-68
结语  68-69
参考文献  69-70
致谢  70-7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71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4. 探析中国网络广告联盟的发展,G206
  5.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6. 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TS193
  7.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8.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9.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10.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2.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B244.7
  13.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14.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15. 长沙现代大学区位变化研究,G649.2
  16.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TS941.2
  17.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18. 论家具中的折叠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TS664.01
  19. 环境史视野下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研究,S274
  2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21. 人IVF周期中短时受精方法及其临床结果的研究,R714.8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 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 > 钢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