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

作 者: 李晓丽
导 师: 李志强
学 校: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地震灾害符号 符号学 传播学 标志符号 地图符号 应急导向系统 地震灾害地图
分类号: P2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防震减灾已成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内容之一。在防震减灾的过程中,人类常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符号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最常见的就是地图,纸质的或电子的,通过发挥地图的信息传输、认知等功能,了解和把握灾情,分析地震发展趋势、影响范围,以便于决策和指挥管理。此外,在地震发生前后,为了消除地震带来的混乱和恐慌,还经常借助于各种导向标志来引导灾区群众的疏散、救灾物资的发放、危险源警告等,这些现场标志符号的使用对于规范灾区的社会秩序、稳定群众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有这些符号统称为地震灾害符号,地震灾害符号是指为了应对地震的发生发展而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符号。就目前来讲,对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提出一套完整的灾害符号体系,相关的理论也还不成熟,还没有充分发挥地震灾害符号内在的应用潜力。因此,本文探讨了地震灾害符号的理论基础,并着手研究了地震灾害符号的分类、设计及应用。地震灾害符号是把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一般理论应用到地震及地震工作中产生的部门符号,是符号学与地震灾害学交叉后的结果。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众多学科的理论如现代符号学、传播学、灾害学等都需要引用过来作为工作展开的重要理论依据,并且为研究工作提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论文首先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灾害符号、灾害及灾害管理方面的资料,在分析通用符号和地震专用符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符号学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地震灾害符号的符号学内涵:1、地震灾害符号是由地震灾情信息(对象)、地震灾害符号(符号)、人对地震灾害符号的阐释(意义)这三个基本因素组成,这三部分的关系是地震灾害符号的内部关系,也是地震灾害符号研究中最基本的关系。2、根据莫里斯的符号学原则,地震灾害符号主要包括语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内容。语构主要研究地震灾害符号的类型、构成及其形成系统的规律和特性,语义主要研究地震灾害符号与地震灾情之间的相互关系。语用主要研究地震灾害符号与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按照皮尔士的符号学三分法,可以把地震灾害符号分为图像符号(icon)、指索符号(index)、象征符号(symbol)三种。4、地震灾害符号的功能主要是信息传递及交流、思维操作的工具、情感功能及美学功能。之后利用传播学方法,从地震灾情信息的传播模式出发剖析了地震灾害符号使用的人群以及地震灾害符号所需传递的信息内容。地震灾害符号的使用人群可以分为四大类:抗震救灾决策指挥机构及相关人员、灾害专家及学者、现场救援队伍、社会公众,他们对地震灾害符号的使用方式和对符号的要求各不相同。地震灾害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灾害以及灾害管理。灾害,即灾害的成因、特点、发生发展机理,灾害及次生灾害的种类、成因以及危害。灾害管理,即当面对灾害,该采取的防御和应急措施以及灾害应急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根据前面所做的工作,本论文探讨了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理论框架的构建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给出了地震灾害符号体系框架。接下来在分析地震灾害符号体系构建的三大途径:直接引用、参考转化、重新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震灾害符号整理设计与分析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地震灾害符号设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对于标志符号来说需要遵循的原则有:逻辑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和时间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实现的方法主要有:利用标志的外形来实现标识符号分类的逻辑性、利用符号的颜色来实现符号内容的逻辑性。对于地图符号来说,所遵循的原则有:逻辑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及心理效应原则。逻辑性原则主要是指符号构图的逻辑性,为了实现这一原则,所采用的方法有:引入符号的状态变量来实现符号内容的逻辑性、引入色彩变量来扩大地震灾害符号之间的差别。然后对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作为本论文的成果之一,本论文给出了一套定义详细的地震灾害符号以供参考。最后从应用层面上挖掘了其在应急导向系统、地震灾害符号库及地震灾害地图三个方面的应用:1、地震应急导向系统主要有引导、信息、告知、指示、安全、禁止、警告或提示限定某种行为的作用,它以各种标志牌或者临时标志的形式出现。在地震现场建立一套地震应急导向系统,方便维护地震现场秩序,利于疏散和救援工作的开展。2、地震灾害符号库是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所必需具备的必要条件。目前已在国家十五项目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中有所应用。3、地震灾害地图(纸质的或电子的)是地震灾情分析结果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是一种有效的观测分析与研究手段,它主要用来认识和掌握地震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研究地震灾情发展变化、制定震情区划和治理规划(也包括震前预警规划、震后重建规划),有效配置救援资源、制定应急决策(群众救援和疏散、重点目标保护、生命线设施的恢复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地震演习、培训以及相关灾害教育等。地震灾害地图主要可以分为防震规划图、震后灾情示意图、避震疏散部署图、城市功能保障图、次生灾害防御图,地震救灾部署图、重点目标分布图、震区烈度分布图等。本论文对地震灾害符号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可以为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对灾害符号研究及其的重视,以便提高地震应急决策的速度和效率,促进各部门组织之间的交流协作,为地震救援节省时间,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2
第1章 绪论  12-28
  1.1 引言  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3
    1.2.1 通用符号  13-17
    1.2.2 地震专用符号  17-23
  1.3 研究方法  23-25
    1.3.1 符号学理论  24
    1.3.2 传播学理论  24-25
    1.3.3 灾害学理论  25
  1.4 技术路线  25-26
  1.5 研究价值  26-28
第2章 从符号学解读地震灾害符号  28-35
  2.1 符号与符号学  28-30
    2.1.1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论  28-29
    2.1.2 皮尔士的逻辑学符号学理论  29-30
  2.2 地震灾害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30-31
    2.2.1 地震灾害符号的三元关系理论  30-31
    2.2.2 地震灾害符号的研究内容  31
  2.3 地震灾害符号的符号学分类  31-33
  2.4 地震灾害符号的功能  33-35
第3章 地震灾情信息的传播要素分析  35-40
  3.1 使用人群  35-37
  3.2 传播内容  37-40
第4章 地震灾害符号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40-47
  4.1 地震灾害符号体系的特点  40-41
    4.1.1 特殊性  40
    4.1.2 时间性  40-41
  4.2 地震灾害符号体系构建的原则  41-44
    4.2.1 实用性  41-43
    4.2.2 主次性  43-44
    4.2.3 概括性  44
  4.3 地震灾害符号的体系框架  44-47
第5章 地震灾害符号的引用与设计  47-71
  5.1 地震灾害符号的来源  47-49
  5.2 引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49-50
  5.3 地震灾害符号的设计原则  50-60
    5.3.1 标志符号的设计  50-56
      5.3.1.1 逻辑性原则  50-53
      5.3.1.2 通俗性原则  53-54
      5.3.1.3 时间性原则  54-56
    5.3.2 地图符号的设计  56-60
      5.3.2.1 逻辑性原则  56-58
      5.3.2.2 简约性原则  58-59
      5.3.2.3 心理效应原则  59-60
  5.4 地震灾害符号的表现形式  60-61
  5.5 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61
  5.6 地震灾害符号设计的目标  61-62
  5.7 地震灾害符号体系  62-71
第6章 地震灾害符号的应用前景  71-79
  6.1 应急导向系统  71-73
  6.2 地震灾害符号库  73-74
  6.3 地震灾害地图  74-79
第7章 结论和讨论  79-81
  7.1 结论  79
  7.2 讨论  79-81
致谢  81-82
参考文献  82-84
作者简介  84

相似论文

  1. 诗意的疏离:图文之间,J506
  2.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3. 山寨春晚的缘起及发展,G206
  4. 传播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实效性研究,D64
  5. 以刘翔的媒介形象为例看新闻传播的神话性,G206
  6. 基于3DGIS的车辆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TP391.41
  7. 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E221
  8. 我国全媒体出版的传播解析及发展初探,G206
  9. 基于类型学和符号学的苏州古城新建建筑空间和形态设计研究,TU984.114
  10. 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研究,J313.2
  11. 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镌刻出现代设计的民族印记,J504
  12. 平面设计中符号意义的形成与传达,J524
  13. 动画的符号学特征和传播特性,J218.7
  14. 招贴设计中人物面部造型艺术的应用研究,J524
  15. 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符号学解读,TU-80
  16. 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U491.5
  17. 甲骨文金文文象关系比较研究,K877.1
  18. 陶艺设计的符号意蕴,J527
  19. 从社会符号学视角看《水浒传》中粗俗语的英译,H315.9
  20. 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722.22
  21. 从社会符号学看英汉互译中夸张修辞格的翻译,H315.9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 地图编制 > 地图设计、原图编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