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芙蓉镇》俄译本的语言文化分析
作 者: 朱婷婷
导 师: 安新奎
学 校: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芙蓉镇》 语言文化学 文学翻译
分类号: I0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语言文化学作为一门新的人文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所研究的核心是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其中包括神话、风俗习惯、习俗仪式、文化象征等内容。这些对象就是研究的主要材料。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可以研究翻译和翻译学问题。从这一点出发,翻译可解释为研究语言学和文化学边缘问题的知识汇总,因为借助翻译可以实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话。翻译不仅仅与语言学相关,还与文化紧密联系,是文化边缘的交际行为。翻译过程有两个视角—语言和文化,二者紧密相关。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不仅体现了文化现状,还传达了文化的外形。词汇的语言学意义只有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对于译者来说,仅仅掌握两门语言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两国文化。译者需要特别关注翻译中词汇的文化色彩传达问题。译者就如同双向的使者,要将原语的文化内涵和译文的文化交际特点结合起来。语言意义系统和母语携带者的文化范畴是相互作用的,因为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对世界的理解,它们蕴藏在民族文化传统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传统是语言思维的重要角度,它体现在语言的词汇语义学和语法学范围中,因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研究原作民族文化特点在译本中的传达是有重要意义的。小说《芙蓉镇》于1982年获得了矛盾文学奖。作为对社会尖锐的写实和对中国南方乡村民情的描绘作品,其中带有浓烈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农村多姿多彩的生活,并赋予作品浓厚的南方当地生活气息。《芙蓉镇》的语言大量体现了当地面貌、风俗民情,因而有很多具有文化烙印的词语来形容地理特色、自然风光、历史沿革、民风民俗(包括当地饮食、生产工具、生活方式、习俗习惯、思想意识等等)。小说运用抒情的、散文式的艺术手法给读者展现了中国农村乡间的生活,该作品大量描绘了社会生活、风俗民情、传统习惯以及人的价值观、政治生活的特点、经济社会系统等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风情的事物,展现了另类的乡村生活,其中包括很多中国特色文化现象和湘南地域文化特色。作品中汇集了大量带有中国特色文化色彩的词汇,包括事物名称、概念、现象等。借助西蒙洛夫的俄译本,更多的俄罗斯读者了解了《芙蓉镇》这一作品,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由于文中的词汇、成语多有附加的文化背景意义,并有大量词汇对文化习俗进行描绘,译者在翻译中可以会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芙蓉镇》译文的语言文化学特点进行研究,掌握翻译中传达这些语言文化特点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和深入研究,来促进文学翻译的质量,而研究成果也可用作补充翻译实践的材料,文中的例子可以作为翻译理论、语言文化学等课程的材料使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12-15 ВВЕДЕНИЕ 15-19 ГЛАВА 1. ОБЩИЙ ОБЗОР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В ДОЛИНЕ ЛОТОСОВ》 19-27 1.1. О ПИСАТЕЛЕ ГУ ХУА 19-22 1.1.1 Биография Гу Хуа 19-20 1.1.2. О творчестве Гу Хуа 20-22 1.2 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И ?В ДОЛИНЕ ЛОТОСОВ? 22-27 1.2.1 Краткое содержание и особенность данног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22-24 1.2.2 Перевод данног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на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24-27 ГЛАВА 2. ЯЗЫК, КУЛЬТУРА И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ПЕРЕВОД 27-40 2.1. 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 27-29 2.2.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29-33 2.3.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ПЕРЕВОДА 33-40 ГЛАВА 3.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ПЕРЕВОДА 《В ДОЛИНЕЛОТОСОВ》 40-62 3.1. 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ЫЕ ЯЗЫКОВЫЕ ЕДИНИЦЫ 40-47 3.2. МИФОЛОГИЗИРОВАННЫЕ ЯЗЫКОВЫЕ ЕДИНИЦЫ: АРХЕТИПЫ И МИФОЛОГЕМЫ, ОБРЯДЫ,РИТУАЛЫ 47-50 3.3.ПАРЕМИ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ОНД ЯЗЫКА 50-52 3.4. 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ОНД ЯЗЫКА 52-55 3.5. МЕТАФОРЫ И ОБРАЗЫ 55-58 3.6. СТИЛИСТИЧЕСКИЙ УКЛАД 58-60 3.7.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 60-62 ЗАКЛЮЧЕНИЕ 62-64 ЛИТЕРАТУРА 64-66
|
相似论文
-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小不点和安东》的翻译,I046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I046
- 从接受理论视角看《聊斋志异》的三个英译本,I046
- 《红楼梦》英译本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I046
- 从“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看文学翻译竞赛标准,I046
- 文学翻译中译者对读者接受的考虑,I046
- 兔鸭之谜,I046
-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洛丽塔》的翻译,H315.9
-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I046
-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 论翻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I206.6
-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History in the Period of New Cultural Movement,H059
- 俄汉人体词汇隐喻的对比研究,H15
- 以熟语性单位为语料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对俄汉语中劳动概念的对比分析,H136
-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林译《黑奴吁天录》,I046
-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创造性,I046
- 译者主体性的阐释学研究,H059
- 语言文化学视角下“добро”与“善”观念的对比分析,H35
- 释意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H315.9
- 翻译即符号阐释,H315.9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