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古代藏族自由诗词的源流及其价值

作 者: 曲扎
导 师: 桑达多吉
学 校: 西藏大学
专 业: 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诗词 古代自由诗词 自由诗 格律诗等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本内容]本论文讲述了藏族古代时期就已有的“自由诗词”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变化,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自由诗词”的独特风格、体裁、思想、内容、创作方法和价值等等。本论文结合自己的观点采用调查和研究的方式把古代“自由诗词”视为最初藏族“自由诗体”并适中地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整理和总结。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里,写了本文的目标、导入语或议论的话,以及“自由诗”这一术语的称谓、“现代诗歌”的意义、“格律诗”和“自由诗”的发展历史,还谈到了“新诗”与“旧诗”的区别等,将“古代藏族自由诗词的源流及其价值”这一论点运用到文章内的必要条件。第二章里,运用部分研究资料,主要讲述了在《诗镜》没有传入西藏之前原始时期口头传下来的“自由诗词”和“赞普”(吐蕃)时期的书面“自由诗词”,以及“西藏分裂割局时期”的“自由诗词”等古代藏族“自由诗词”的真正起源、来历及其发展的事实,还叙述了在《诗镜》传入西藏之后藏族“自由诗词”的衰落情况等本章对本文重要论点进行了说明。第三章里,源于古代,“自由诗词”的产生和发展的细节或局势比较复杂,相对现代“自由诗”来看,容易产生误导,因此,本章主要运用了分析和判断性的知识体例。例如,进一步地阐明了诗歌的含义、体裁的分类、诗和散文的不同、“自由”和“非自由”的根本区别,以及诗歌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思想内容表达方面等有关问题。对古代流传的“自由诗词”经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其被认定为早期藏族“自由诗体”。第四章里,阐述了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历史中古代藏族“自由诗词”的地位或价值、特点、吸引力和魅力;整个藏族“自由诗”的发展层次、阶段历史的转变(传统性、变异性和曲折性)及其如向将其规范、拓展和达到较高的水平。[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搜寻和利用有关参考文献,阐述比较了格律诗或《诗境》的做诗的方法。古代的有些诗词自由性很强,书面上也不整齐的,这是藏族诗歌的做法之一。总体来说,这种诗体或创作方法现在被称为“自由诗”,这是藏族古代时期很流行且历史悠久的。通过这篇论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从而对藏族文学诗词研究当中稍难解论的藏族“自由诗”的起源、发展、变化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研究方法]这一次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指导思想,搜寻有关参考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咨询,通过认真阅读和学习所收集得到的资料,运用本人对藏族古代诗词的认知和熟悉,比较了藏族古今诗歌的写作方式和创作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研究成果或新的见解]通过古代藏族文献或有关诗学的资料收集、阅读、采访和分析研究,论证了藏族“自由诗词”的起源和最初形式,特别是它的早期发展和初期阶段问题等。古代时期不仅有这样书写“自由诗词”,而且有它的起源或发展过程,还论它的特点和价值,本论文主要是系统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和看法。

全文目录


目录  3-5
序言  5-7
藏文摘要  7-10
摘要  10-13
正文  13-161
注释及参考文献  161-170
附录  170

相似论文

  1. 常用修辞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G623.2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读解问题研究,G633.3
  3. 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研究,G623.2
  4.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化翻译研究,I046
  5. 从概念整合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及典故的口译问题,H315.9
  6. 唐宋女冠与唐宋诗词,I207.22
  7. 傅雪漪创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与古曲演唱体会,J605
  8. 象似性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体效果及翻译研究,I046
  9. 清汪烜《詩韻析》研究,H116
  10. 浅论朱淑真其人其作,I207.23
  1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G633.3
  12. 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G633.3
  13. 唐宋文学作品中关于“声”的通感浅析,I206.2
  14. 古代诗稗中嫦娥形象研究,I207.22
  15.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毛泽东诗词中修辞格的英译,H315.9
  16. 夏克热木·胡达依别尔德及其创作研究,I207.9
  17. 张舜民及其诗词研究,I207.22
  18. 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研究,I207.25
  19. 北宋诗词背景下的陈师道词研究,I207.23
  20.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G633.3
  21. 纳兰性德诗词比较研究,I207.2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