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研究

作 者: 梁彤
导 师: 李敬国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动结式 配价 动结式构成句式 宾语前置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动结式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法现象,一般由两个谓词构成,前一谓词表示一种行为;后一谓词表示述语所描述行为的结果。动结式在构成方式、语义和功能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汉语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历来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然而,关于动结式的起源、构成和功能,学界存在诸多分歧。因此,有必要系统的研究动结式的核心成分、配价原则、相关句式及其宾语前置等问题。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动结式的定义、关于动结式起源的争论和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的动结式研究主要包括配价研究和相关句式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自下而上(从底层论元到动结式论元的)研究配价问题,分析动结式可进入的相关句式及它们间的转换和派生关系,最后探讨动结式的带宾语问题。第二章探索了动结式的核心成分和配价。认为动结式的句法核心是其述语,语义核心是其补语。动结式配价数的确定涉及到动结式语义类型、语义关系、结构类型、结构关系等条件。文章把动结式划分为主体同指型和主体异指型,在此分类下进一步细致归类。第三章同样按照主体同指型和主体异指型的划分标准,分析了动结式可进入的典型句式:重动句、“把”字句、“被”字句、话题句、施(受)事主语句等。研究发现,“把”字句在各类句式中可接受度最高,“把/被”字句和重动句的出现并不是呈互补状态,施事主语句、受事主语句容易产生歧义,动结式中的转喻性事件,只发生在主体同指型的动结式中。第四章分析了动结式宾语前置的原因和规律,指出动结式宾语前置的语用条件。动结式宾语前移的深层原因是其补语的特殊性,即在内容上属于对比焦点,但在形式上却占据了自然焦点的位置。当动结式的补语作了对比焦点后,不能单独前置于有标记焦点的常规位置,反而占据了自然焦点所在的句尾位置。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结语。动结式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复杂的语法现象,并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一章 绪论  8-15
  一、引言  8
  二、动结式的研究现状  8-13
    (一) 动结式的形成  8-11
    (二) 动结式的研究现状  11-13
  三、动结式的研究意义  13-14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5
第二章 动结式配价分析  15-28
  一、动结式的核心  15-16
  二、动结式的配价  16-28
    (一) 主体同指型  17-21
      1. V~1+R~1→VR~1/VR~2  17-19
      2. V~1+R~2→VR~2  19
      3. V~2+R~1→VR~1/VR~2  19-21
      4. V~2+R~2→VR~2  21
    (二) 主体异指型  21-26
      1. V~1+R~1→VR~1/VR~2  22-23
      2. V~2+R~1→VR~2/VR~3  23-25
      3. V~3+R~1→VR~2/VR~3  25-26
      4. V~3+R~2→VR~3  26
    (三) 小结  26-28
第三章 动结式在几种相关句式中的分析  28-55
  一、基础句式的确定  28-29
  二、动结式可进入的相关句式  29-55
    (一) 主体同指型  29-41
      1、“站累”类  29-31
      2、“累病”类  31
      3、“跑丢”类  31-33
      4、“学好”类  33-34
      5、“洗累”类  34-36
      6、“吃饱”类  36-37
      7、“听懂”类  37-39
      8、“玩忘”类  39-41
    (二) 主体异指型  41-53
      1、“起早”类  41
      2、“哭红”类  41-42
      3、“吃早”类  42-44
      4、“吃没”类  44-45
      5、“剪长”类  45-46
      6、“砍钝”类  46-49
      7、“教好”类  49-50
      8、“教晚”类  50-52
      9、“教会”类  52-53
    (三) 小结  53-55
第四章 动结式带宾现象的分析  55-63
  (一) 补语表偏离类结果的动结式  57-58
  (二) 补语表描述性结果的动结式  58-59
  (三) 临时创造的动结式  59-60
  (四) 主观强调补语的句式  60-61
  (五) 小结  61-63
第五章 结语  63-65
参考文献  65-68
后记  68

相似论文

  1.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词配价研究,H195
  2. 汉英一价动词对比研究,H314
  3. 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语中动结构研究,H314.3
  4. 侗语上坎话动词配价研究,H272
  5. 基于依存树库的英语名词句法研究,H314.3
  6. 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H146
  7. 《齐民要术》述补结构研究,H141
  8. 动宾动词加宾语(VO_1+O_2)现象新探,H146
  9. 汉语动结构式的认知分析,H146
  10. 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动结式习得偏误分析,H195
  11. 动宾、趋向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H195
  12. 《晏子春秋》单音节动词配价研究,H141
  13. 甲骨文非祭祀动词配价初步研究,H141
  14. 《论语》动词配价研究,H141
  15. 汉语二价动词及相关句型研究,H146
  16. 述语为动补结构的主宾可逆句研究,H146
  17. 汉语“V成”的句法语义研究及语法化考察,H146
  18. 汉韩放置类动词配价对比研究,H55
  19. 《搜神记》单音节动词配价研究,H146
  20. 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致使义研究,H146
  21. 汉语动结式主语选择的因果链视窗化研究,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