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代贞观与武周时期官僚组织传播系统的差异性分析

作 者: 胡小平
导 师: 周晓瑜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唐代官制 官僚制 组织传播 贞观之治 政权合法性
分类号: K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唐代贞观年间与武则天时期不同的国家官僚组织传播系统的有机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得出结论:一个完整而畅达并且权力相互制约的官僚组织传播系统是实现封建王朝开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同时,要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官僚组织传播系统,必须建立在政权获得合法性的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贞观年间与武周时期的根本性区别就表现出来了。李世民采取宫廷政变的方式,迫使唐高祖李渊传位于他,从而迅速获得政权的合法性。而武则天夺取政权的过程是缓慢而渐变的,一个缺乏合法性政权使其官僚组织传播系统缺乏稳定性。许多学者研究唐代官制,只是静态地研究官僚机构与官员的设置。当他们面对“贞观之治”或“武周政权”的研究课题时,则单纯从唐太宗个人政治品格和武则天的个人秉性去寻找结论,因此,依据对君主个人不同的主观评价,形成了褒贬不一,莫衷一是的观点,而忽略了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设置的研究价值。本文笔者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官僚组织系统,也是一个社会控制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行政信息传播系统。行政组织传播系统,一般来说,是实施国家管理的信息传播系统,但从其功能目的来看,是维持社会系统的自维生、自平衡、自稳定的信息传播系统。本文认为,封建王朝的官僚机构与行政信息传播系统具有同构性的特点。换言之,唐代的“三省六部”、“五监九寺”、“道府州县”,既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也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同时也是国家行政组织信息的传播系统。金字塔式的等级官僚机构,决定了行政组织信息的传播流向与反馈。同时,各个行政组织机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保障国家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转和行政信息传播的畅通,是建立在制度化的管理之上的。我国是世界古代官僚制度的发源地,唐代尤其是贞观年间官僚体系的制度建设趋于完善。本文概要分析了唐初的“监察制度”、“审计制度”、“谏诤制度”、“政事堂”议事决策机制、“官员任免制度”、“驿传制度”,以及有限的皇权制衡机制等,它是贞观时期的国家治理建立在一个制度化、法制化的基础之上。当然,国家官僚组织体系,它不是抽象的存在,它是由皇帝与皇族、官僚群体和普通民众三大群体组成。国家官僚组织机构的根本职能之一,是在等级制度之下保障各群体和各阶层的利益以及利益平衡。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强调“君臣一体”思想和“养民政策”,为国家官僚制度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唐初完备的制度设置、保障各阶层利益的开明政治,以及唐太宗个人的政治素养和品质是形成“贞观之治”的基本因素。而武则天时期,因为政权合法性的缺失,在夺取或维护其个人权力时,破坏了唐初形成的官僚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以“告密制度”代替“谏诤制度”;以“酷吏制度”取代“监察制度”;以随意性的“试官制度”取代正规的“官员任免制度”;以“虚相制”代替“群相制”的“政事堂制度”;以女皇独裁取代贞观时期的皇权制衡等等,形成了武周政权与贞观之治的巨大差异。唐初完善完备的官僚制度,在武则天时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系统地分析看待唐初官僚制度的结构和作用,是本文的一个独特视角,也是本文的一点学术价值所在之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引言  12-13
一、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唐代官僚组织传播系统  13-24
  (一) 唐代官僚组织结构  13-19
  (二) 官僚机构与行政信息传播系统的同构性  19-20
  (三) 唐代官僚制度的专制性  20-21
  (四) 唐贞观年间的传播系统的法制管理  21-24
二、唐初官僚组织传播体系的运行机制  24-35
  (一) 唐代官僚组织传播系统的信息传播  24-26
  (二) 中书省在官僚传播系统中的地位与职责  26-28
  (三) 门下省在官僚传播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8-29
  (四) 政府官僚信息控制系统与流程  29-31
  (五) 避免官僚组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与传播延误  31
  (六) 唐初的驿传系统  31-35
三、唐初官僚组织传播系统的制度化与法制化管理  35-56
  (一) 社会控制论中的制度设置  35-36
  (二) 唐初官僚机构的监察制度设置  36-39
  (三) 唐初的谏诤制度的设置与作用  39-47
  (四) 贞观年间谏议制度下的君臣互动机制  47-51
  (五) 魏征的谏诤活动与谏议思想  51-56
四、贞观年间行政传播系统的决策方式与议事机制  56-59
  (一) 皇帝专权与宰相群体决策  56
  (二) 政事堂:集体领导,民主决策  56-57
  (三) 皇帝参与官僚系统的职能分工  57-58
  (四) 唐太宗的"群相制"与武则天的"虚相制"  58-59
五、官员任免考核制度在官僚行政组织传播系统的功效  59-70
  (一) 官员选任制度及其标准  59-63
  (二) 官员的考核制度  63-66
  (三) 唐初官员失职犯罪行为及其处罚  66-67
  (四)官僚机构的膨胀与传播效率的降低  67-70
六、金字塔式等级制度下的各阶层利益分配与平衡  70-84
  (一) 皇家利益的保障与制约  70-75
  (二) 唐太宗"君臣一体"思想与君臣利益的一致性  75-78
  (三) 下层民众利益与养民政策  78-82
  (四) 武则天时期社会经济状态的对比  82-84
七、贞观与武周政权的合法性对比分析  84-98
  (一) 唐武德、贞观和武周政权的合法化过程  87-88
  (二) 武则天夺取政权与寻求政权的合法性  88-92
  (三) 武则天通过"酷吏政策"稳定其政权  92-94
  (四) 武则天设"四匦"与告密制度  94-98
结语  98-100
参考文献  100-102
致谢  102-103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3

相似论文

  1. 黎川县烤烟种植推广过程的传播学解读,G206
  2. 构建中国政府“掌舵与服务”的多元行政模式路径探析,D630
  3. 电视与乡村社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变迭研究,C912.82
  4. 重塑官僚制,D630
  5. “贞观之治”的当代法理学解读,K242
  6. 唐太宗君臣对于亡隋教训的认识和总结,K242
  7. 唐太宗行政思想探析,K242
  8. 官僚制视角下当代中国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及治理,F812.42
  9.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组织传播研究,G206
  10. 美国组织传播20年的范式研究,G206
  11.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对联想整合IBM PC部门的影响,F426.6
  12. 宋明时期封建家族及家庭观念的传播学研究,G206
  13. 企业内刊的网络化传播研究,G237.6
  14. 早期儒家政治哲学初探,B222
  15. 审视官僚制,D035
  16. 我国行政组织伦理的失范与治理研究,D630
  17.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噪音分析,X91
  18. 民主行政的建构,D035
  19. 概念与理论:官僚制在中国的演进与发展,D630
  20. 大学官本位现象研究,G647
  21. 影响企业内刊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应对策略分析,G237.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唐(618~90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