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作 者: 文宰晟
导 师: 孙建华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面三针 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级标准 急性期 恢复期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通过客观量表评估症状的改善程度以验证“面三针”针法疗效的优越性2.规范“面三针”治疗面瘫的方案3.更好地发挥针灸在治疗面瘫上的优势方法根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进行病例采集。其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病人,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107例病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面三针组27例,常规针刺组29例;恢复期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为面三针组26例,常规针刺组25例,共107例患者。1.面三针组:取穴:面瘫1,面瘫2,面瘫3为主穴,不能皱眉加掮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口禾膠,颏唇歪斜加承浆,耳前压痛加下关,耳后疼痛加翳风为配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相当于大迎穴,向颧膠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太阳穴下1寸,透刺通过四白穴后,进针1.5寸。其余穴位斜刺0.8~1.0寸。进针时,缓慢进针,不可疾刺。2.常规针刺组:取穴:攒竹,阳白,四白,颧膠,颊车,地仓,合谷为主穴,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歪斜加承浆,耳前压痛加下关,耳后疼痛加翳风。方法:平补平泻,面部诸穴均取患侧,其他取双侧。面三针组采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规格为0.30×75 nm和0.30×40mm。常规针刺组采用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规格为0.30×40 mm。两组治疗均以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共观察四周。观察指标为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级标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test,计数资料用χ~2-test,以*<0.05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1.急性期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比较:经T-Test分析,治疗前,面三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比较P=0.110>0.05无统计学差异;两周后P=0.214>0.05,无统计学差异;四周后P=0.239>0.05,无统计学差异。经χ~2-test分析,Continuityχ~2=0.115,P=0.734>0.05,无统计学差异。2.恢复期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比较:经T-test分析,治疗前,面三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比较P=0.498>0.05无统计学差异;两周后*P=0.030<0.0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四周后**P=0.001<0.01,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说明面三针组对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经χ~2-test分析,Pearsonχ~2=5.027,*P=0.025<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1.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三针组与常规针刺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围性面瘫恢复期,面三针组与常规针刺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面三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前言  11-13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13-30
  1 中医相关理论  13-18
    1.1 面瘫的含义  13
    1.2 病因病机  13
    1.3 辨证分型  13-14
    1.4 治疗方法  14-18
  2.西医相关理论  18-30
    2.1 周围性面瘫的定义  18
    2.2 面瘫的病理生理  18-27
    2.3 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  27-28
    2.4 西医治疗  28-30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0-38
  1.临床资料  30-31
    1.1 病例来源  30
    1.2 病例分组  30
    1.3 诊断标准  30-31
    1.4 纳入标准  31
    1.5 排除标准  31
    1.6 试验病例剔除、中止标准  31
  2.研究方法  31-33
    2.1 治疗方法  31-32
    2.2 观察指标  32-33
    2.3 统计  33
  3.分析  33-34
    3.1 治疗效果  33-34
  4.讨论  34-38
    4.1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35
    4.2 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  35-36
    4.3 盛灿若教授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36
    4.4 盛灿若教授之面三针的选穴  36-37
    4.5 针刺要求  37
    4.6 展望  37-38
第三部分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1
附录  41-44
致谢  44

相似论文

  1. 血液急性期蛋白作为猪群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S828
  2.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4.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R745.12
  5.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伤及预后的研究,R473.74
  6. 黎凯教授浅刺法辨证治疗面瘫(急性期)经验,R249
  7. 闪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R246
  8. 巨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偏瘫的临床疗效研究,R246
  9. 巨刺针法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神经损伤疗效的临床研究,R246
  10.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R277.7
  11. 益气祛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R259
  12. 急性期针刺风池、风府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R246
  13. 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R246
  14. 表面肌电图检查在评估周围性面瘫预后中的作用,R246
  15. 急性期井穴刺血对Bell\'s面瘫临床疗效的影响,R246
  16. 针刺太冲、足三里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观察,R246
  17. 计算机评价系统评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可行性研究,R246
  18. 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研究,R255.2
  19. 温肾健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R255.2
  20. 自拟清瘀化痰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研究,R255.2
  21. 多针浅刺法治疗急性期与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对比研究,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