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肥力和稻田生产力的影响

作 者: 向艳文
导 师: 郑圣先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氮素肥力 稻田生产力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农业部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稻—稻—冬闲连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选用CK(无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稻草)5个处理,系统地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肥力及其生产力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随时间推移,无肥处理土壤全N、碱解N以及可矿化N含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其它各施肥处理均出现增长趋势,其中化肥配施稻草处理增长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酸解总N含量均增加,化肥配施稻草处理增加更多。单施化肥主要增加酸解产物中铵态N和未知N含量,化肥配施稻草各酸解N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N都增加。NP+RS比NP处理、NPK+RS比NPK处理分别提高了23.7%、18.0%,差异极显著。与CK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化肥和稻草配施处理则显著增加。2.氮磷钾长期平衡施用和化肥与稻草长期配施有利于红壤性水稻土中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与CK相比,NPK长期平衡施用和化肥长期配施稻草均能提高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内全N和可矿化N含量和储量,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效果更好。2~5mm和0.5~2mm粒径团聚体是红壤性水稻土全N和可矿化N主要载体。3.所有处理4~6周快速矿化,之后矿化缓慢,第8周后趋近于零。与CK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土壤N矿化势(No)显著增加。NPK平衡施用也能提高N0,但增幅小于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k值随N0值的增大而减小。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HKCl-NH4、HKClHYDR、ISNT和MBN均指出土壤有效N组分的变化规律为化肥与稻草配施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四者均对红壤水稻土中施肥导致的有效N组分变化反映十分灵敏。4.早稻和晚稻产量在CK和NP处理中均出现下降趋势,在氮磷钾长期平衡施用和化肥与稻草长期配施处理中均表现出上升趋势。施肥,尤其是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显著地提高了稻谷和稻草的N吸收。氮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为NP+RS>NP,NPK+RS>NPK,可见,长期施用稻草能增加N利用效率。除CK处理之外,NP、NPK、NP+RS和NPK+RS处理表观N平衡值均为正值。长期配施稻草能显著改变N平衡并使其处于适当范围之内。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1
  1.1 引言  12-13
  1.2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点发端、发展和作用  13-15
    1.2.1 国内外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发端与发展  13-14
    1.2.2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4-15
  1.3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  15-17
    1.3.1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的影响  15-16
    1.3.2 长期施肥对有微生物氮的影响  16-17
    1.3.3 长期施肥对固定态铵的影响  17
  1.4 长期施肥对氮矿化的影响  17-18
  1.5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18-19
  1.6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19-20
  1.7 问题和展望  20-21
第二章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  21-30
  2.1 引言  21
  2.2 材料与方法  21-23
    2.2.1 试验土壤和处理  21-22
    2.2.2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22-23
    2.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
  2.3 结果与分析  23-27
    2.3.1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土壤全N的变化  23-24
    2.3.2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土壤碱解N的变化  24
    2.3.3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土壤可矿化N的变化  24-25
    2.3.4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有机N组分的影响  25-26
    2.3.5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土壤微生物量N含量的影响  26-27
    2.3.6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  27
  2.4 讨论  27-30
第三章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中氮素的分布与储量  30-41
  3.1 引言  30
  3.2 材料与方法  30-32
    3.2.1 试验地点描述、土壤和处理  30
    3.2.2 土壤采样与水稳性团聚体分级  30-31
    3.2.3 土壤分析  31
    3.2.4 土壤氮素储量的计算  31
    3.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1-32
  3.3 结果与分析  32-38
    3.3.1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32-33
    3.3.2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耕层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33-36
    3.3.3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耕层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氮素储量的影响  36-38
    3.3.4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与氮素含量及其储量的相关性  38
  3.4 讨论  38-41
第四章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氮素矿化特性及有效N指标的影响  41-47
  4.1 引言  41-42
  4.2 材料与方法  42
    4.2.1 试验土壤和处理  42
    4.2.2 淹水培养及分析测定  42
    4.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4.3 结果与分析  42-45
    4.3.1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土壤N矿化动力学过程  42-43
    4.3.2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土壤N矿化参数  43-44
    4.3.3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土壤有效N指标  44
    4.3.4 N矿化势(N_0)与土壤有效N指标相关分析  44-45
  4.4 讨论  45-47
第五章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水稻产量以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率的影响  47-54
  5.2 材料与方法  48-49
    5.2.1 试验地点描述、土壤和处理  48
    5.2.2 数据收集和样品分析  48
    5.2.3 计算公式  48-49
  5.3 结果与分析  49-53
    5.3.1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水稻产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  49-51
    5.3.2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水稻氮吸收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  51
    5.3.3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51-52
    5.3.3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条件下表观N平衡  52-53
  5.4 讨论  53-54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54-57
  6.1 研究结论  54-56
    6.1.1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各氮库的影响  54
    6.1.2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氮素分布和储量的影响  54-55
    6.1.3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供氮潜力和有效N指标的影响  55
    6.1.4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水稻产量以及氮吸收和利用率的影响  55-56
  6.2 不足和进一步设想  56
  6.3 研究展望  56-57
参考文献  57-66
致谢  66-67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7

相似论文

  1.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2.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S511.42
  3.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4.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5.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研究,S511.42
  6. 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特征,S153.6
  7.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X172
  8.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K、nirS)多样性的影响,X173
  9.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S158
  10. 赣南脐橙果园土壤养分供应的根际效应,S666.4
  11.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碳氮的相互作用,S158
  12. 长期施肥对麦玉两熟作物光合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S513
  13. 长期施肥褐土土壤磷素变化规律研究,S158
  14. 长期施肥下太湖地区水稻土不同团聚体颗粒组的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研究,S154
  15.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旱地团聚体特性及其无机磷分级研究,S158
  16. 长期施肥下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熟化过程中肥力的变化特征,S158.1
  17.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S158
  18. 长期施肥土壤的酸碱缓冲性能及红壤石灰改良,S156
  19. 长期施肥对黑土锌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S153.6
  20. 长期施肥对我国三种典型土壤磷素化学特征的影响,S158
  21. 不同施肥对紫色水稻土水旱轮作田麦季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S15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