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期施肥褐土土壤磷素变化规律研究

作 者: 关春林
导 师: 周怀平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土  累积 有效性
分类号: S1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褐土是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山西省的主要耕作土壤中有286.1万公顷是褐土,占耕地面积的54.9%,是山西省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由于自然环境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弊端以及中低肥力耕地面积大,无法发挥褐土最大生产潜力。土壤素具有当季利用率低,易被土壤固定、富集的特点,磷的投入是目前满足农业生产产量的重要手段。研究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磷素演变规律的影响,有助于探索和明确褐土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和合理施用磷肥的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位于山西省寿阳国家旱作农业试验区的两个定位长期试验土壤0-100cm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施肥条件下褐土土壤磷素不同层次上的累积、分布规律以及形态和有效性变化规律,并且对土壤磷素与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生产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处理的0-20和20-40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单施化肥、有机无机配施和单施有机肥都可以增加0-20和20-40cm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有机无机配施和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增加更为显著。单施化肥不能增加20-40cm土壤有机磷含量,有机肥的投入可以明显提高20-40cm土壤有机磷含量。不同秸秆还田处理0-20cm和20-40cm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0-20cm土壤有机磷含量都有所增加,秸秆还田较同季单施化肥,秋施肥较春施肥有更好的增加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效果。除秸秆过腹还田春施肥和秋施肥20-40cm土壤有机磷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余各处理均有下降,秸秆还田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降幅更小。通过对0-100cm土壤的全磷测定,发现长期施肥对0-60cm土壤磷素有明显影响,且土壤磷素的累积主要发生在0-20cm土壤中。长期施肥对于0-20cm土壤各形态无机磷以及有机磷不同组分的含量和百分含量均产生影响,但Ca-P占无机磷绝大多数的状况和土壤有机磷以中等活性有机磷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有机无机配施、单施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通过提高土壤Ca2-P、Ca8-P、AL-P和Fe-P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无机态磷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的含量,有机无机配施、单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玉米籽粒产量与0-20cm的土壤全磷、有机磷、速效磷含量,20-40cm的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相关;与0-20cm土壤中有效有机磷和有效无机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并且,0-20cm的土壤有效有机磷含量和有效无机磷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土壤全磷、有机磷速效磷及有效无机磷和有效有机磷含量与阳离子代换量(CEC)、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2
ABSTRACT  12-15
第一章 引言  15-22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6
  1.2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肥力的科学价值  16
  1.3 长期施肥对土壤素影响的研究现状  16-21
    1.3.1 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16-18
    1.3.2 长期施肥土壤磷素形态变化与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18-20
    1.3.3 秸秆还田对于土壤磷素的影响  20-21
  1.4 研究内容  21-22
第二章 试验概况和研究内容  22-25
  2.1 褐土长期定位试验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2.2 研究方法  22-25
    2.2.1 试验设计及土样采集  22-23
    2.2.2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23-25
第三章 长期施肥褐土土壤生产力和养分含量  25-30
  3.1 褐土土壤生产力研究  25-26
  3.2 长期施肥褐土养分含量  26-28
    3.2.1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养分含量  26-27
    3.2.2 长期不同施肥培肥方式养分含量  27-28
  3.3 小结  28-30
    3.3.1 作物产量  28-29
    3.3.2 褐土养分含量  29-30
第四章 长期施肥土壤磷素累积及分布的变化规律  30-40
  4.1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土壤磷素积累情况  30-31
    4.1.1 长期不同有机无机配施0-20cm土壤磷素积累情况  30-31
    4.1.2 长期不同有机无机配施20-40cm土壤磷素积累情况  31
  4.2 长期不同施肥培肥方式土壤磷素积累情况  31-34
    4.2.1 长期不同施肥培肥方式0-20cm土壤磷素积累情况  31-33
    4.2.2 长期不同施肥培肥方式20-40cm土壤磷素积累情况  33-34
  4.3 长期施肥0-20cm与20-40cm土壤磷素层间分布的变化  34-38
    4.3.1 不同有机无机配施土壤磷素层间分布的变化  34-36
    4.3.2 不同施肥培肥方式土壤磷素层间分布的变化  36-38
  4.4 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分布深度的影响  38
  4.5 小结  38-40
    4.5.1 长期不施肥处理土壤磷素变化情况  38
    4.5.2 长期施肥0-20cm土壤磷素变化情况  38-39
    4.5.3 长期施肥20-40cm土壤磷素变化情况  39
    4.5.4 长期施肥土壤磷素累积的层次  39-40
第五章 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形态变化与有效性的影响  40-51
  5.1 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无机磷形态变化的影响  40-43
    5.1.1 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40-41
    5.1.2 不同施肥培肥方式对于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41-43
  5.2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43-46
    5.2.1 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43-44
    5.2.2 不同施肥培肥方式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44-46
  5.3 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46-48
    5.3.1 长期施肥土壤速效磷百分含量变化  46-47
    5.3.2 不同形态磷素对于土壤磷素有效性影响  47-48
  5.4 小结  48-51
    5.4.1 长期不施肥土壤磷素形态变化  48
    5.4.2 长期施肥土壤无机磷素形态变化  48-49
    5.4.3 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磷组分变化  49
    5.4.4 长期施肥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变化  49-51
第六章 褐土土壤磷素与土壤生产力及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  51-55
  6.1 土壤土壤磷素与土壤生产力相关性的研究  51-52
    6.1.1 褐土土壤磷素与土壤生产力相关性研究  51-52
    6.1.2 褐土养分因素与土壤生产力相关性研究  52
  6.2 长期施肥下褐土土壤磷素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52-53
    6.2.1 褐土磷素和养分因素在不同土壤层次之间相关性  52-53
    6.2.2 褐土土壤磷素与土壤养分因素的相关系数  53
  6.3 小结  53-55
    6.3.1 褐土磷素与土壤生产力相关性  53-54
    6.3.2 褐土磷素与土壤养分因素的相关性  54-55
第七章 结论  55-59
参考文献  59-65
致谢  65-67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7-68

相似论文

  1.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2. 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TP3
  3. 五氧化二磷与复合氨化缩合剂制备聚磷酸铵,TQ314.248
  4. 磷石膏还原制硫化钙工艺的优化及研究,X786
  5.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6.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7.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8.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9.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0. 磷石膏中微量组分对水泥熟料烧制及性能的影响,TQ177.3
  11. 洱源农村畜禽粪便氮磷流失规律及控制方案研究,X712
  12. 烟杆基活性炭制备及对低浓度磷化氢吸附净化研究,X712
  13.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14.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15.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16.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17.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18. 营养调控对猪生产性能及氮磷排放影响的研究,S828.5
  19. 善用操作性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率,G633.6
  20. 环境政策的有效性,X321
  21. 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X13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