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萨雷布拉克多金属矿铜的回收工艺研究

作 者: 刘有源
导 师: 陈白珍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有色金属冶金
关键词: 氧化铜矿 浸出 动力学 萃取 电积
分类号: TF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萨雷布拉克多金属矿同时伴生有铜、锡、锑、铅、锌等多种有价金属,具有很高的工业利用价值。本课题针对矿石中铜品位低的特点,采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流程,从矿样中提取金属铜。本文比较了硫酸浸出、盐酸浸出、常压氨浸、渗滤浸出及硫酸二段逆流浸出的实验效果;深入研究了硫酸浸出各因素如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L/S)、硫酸浓度、粒度、氧化剂等对铜的浸出率的影响;在硫酸浓度10%,浸出时间控制在6h左右,液固比取6:1,浸出温度95℃,粒度-200目的最优条件下,得到铜的浸出率为82.2%,氧化剂对铜的浸出率影响很小;渗滤浸出在硫酸浓度为10%时,浸出56h之后,Cu的浸出率可以达到65.5%,并且Fe的浸出率很低;硫酸二段逆流浸出在液固比为3:1,温度大于95℃,一段中性浸出4小时,二段酸性浸出3小时,硫酸浓度8%时铜的浸出率84%左右,铁的浸出率1.3%,浸出终点溶液pH为1.5左右。通过对硫酸浸出铜的动力学研究,得到浸出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为:第一阶段(t<15min):1-(1-η)1/3=6.92×103r0-1(?)t exp(-43260/RT)+A1第二阶段(t>15min):1-(1-η)1/3=3.26×10-2r0-1(?)t exp(-16080/RT)+A2探讨了Lix984萃取时间、溶液pH值、相比(O/A)、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铜萃取率的影响,在萃取时间4min,pH=2.5,相比O/A=1,萃取剂浓度为5%的优化条件下,得到铜的一次萃取率为96.34%。研究反萃时间、相比对铜反萃率的影响,反萃工艺的最优条件为:反萃取时间10min;相比O/A=5,铜的一次反萃率达到100%,最终得到铜浓度为38.33g/L的溶液。另外,实验还研究了采用控制阴极电势电积法直接处理硫酸浸出液,在控制阴极电位小于500mV,Cu1-2g/L,H2SO4180g/L的条件下,得到铜含量在99%以上的优质海绵铜。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1
  1.1 概述  9-11
    1.1.1 铜的物理化学性质  9-10
    1.1.2 铜矿物原料  10-11
  1.2 火法炼铜  11
  1.3 湿法炼铜  11-18
    1.3.1 概述  11-12
    1.3.2 氧化铜矿的酸性浸出处理技术  12-13
    1.3.3 氨浸-萃取-电积技术处理高碱性脉石难选氧化铜矿  13-14
    1.3.4 复杂铜精矿加压浸出  14
    1.3.5 采用焙烧-浸出-萃取-电积工艺从含铜金矿中回收铜  14-15
    1.3.6 低品位铜矿地下溶浸新工艺  15
    1.3.7 生物堆浸(Bioheap)技术  15
    1.3.8 铜的浸出-萃取-电积工艺  15-18
  1.4 从溶液中回收铜或铜化合物的新方法  18-19
    1.4.1 置换法  18
    1.4.2 沉淀法  18-19
    1.4.3 结晶及化合物析出法  19
    1.4.4 离子交换法  19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9-21
第二章 原料及工艺流程  21-33
  2.1 萨雷布拉克多金属矿概况  21-22
    2.1.1 概述  21
    2.1.2 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  21-22
  2.2 矿样检测  22-25
    2.2.1 化学成分和物相分析  22-24
    2.2.2 矿样荧光分析  24
    2.2.3 矿样XRD分析  24-25
  2.3 设备及试剂  25-26
    2.3.1 设备  25
    2.3.2 试剂  25-26
  2.4 工艺流程的选择  26-29
    2.4.1 浸出  26-27
    2.4.2 硫酸浸出液萃取实验  27-28
    2.4.3 控制阴极电势电积法  28
    2.4.4 矿样的焙烧实验  28-29
  2.5 矿样准备  29
  2.6 矿样的选矿探索实验  29-33
第三章 矿样浸出实验  33-46
  3.1 盐酸浸出实验  33-34
    3.1.1 盐酸浓度对各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33-34
    3.1.2 浸出温度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34
  3.2 氨浸实验  34-36
    3.2.1 氨水浓度对铜浸出率的影响  34-35
    3.2.2 铵盐种类对铜浸出率的影响  35
    3.2.3 铵盐浓度对铜浸出率的影响  35-36
    3.2.4 矿石粒度对铜浸出率的影响  36
  3.3 硫酸浸出实验  36-40
    3.3.1 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36-37
    3.3.2 硫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7-38
    3.3.3 液固比(L/S)对浸出率的影响  38
    3.3.4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8-39
    3.3.5 粒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9-40
    3.3.6 氧化剂对浸出率的影响  40
    3.3.7 焙烧-浸出实验  40
  3.4 硫酸二段逆流浸出  40-43
    3.4.1 酸度对铜、铁、锌回收率的影响  41-42
    3.4.2 酸度与浸出终点溶液酸含量的关系  42
    3.4.3 二段逆流浸出实验条件的优化  42-43
  3.5 渗滤浸出实验  43-44
  3.6 本章小结  44-46
第四章 硫酸浸出铜的动力学研究  46-67
  4.1 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46-50
    4.1.1 反应速率  46
    4.1.2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46-47
    4.1.3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7-48
    4.1.4 浸出过程的类型  48-49
    4.1.5 液固反应的决定速率步骤  49-50
  4.2 试验设计及方法  50
  4.3 试验步骤  50-51
  4.4 试验结果及讨论  51-65
    4.4.1 搅拌速度对铜浸出过程的影响  51-52
    4.4.2 温度对铜浸出过程的影响  52-57
    4.4.3 酸度对矿样浸出过程的影响  57-61
    4.4.4 粒度对矿样浸出过程的影响  61-65
  4.5 浸出动力学方程  65-66
  4.6 本章小结  66-67
第五章 硫酸浸出液中铜的回收  67-76
  5.1 浸出液萃取实验  67-71
    5.1.1 稀释剂的处理  67
    5.1.2 萃取剂的选择  67-68
    5.1.3 时间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68
    5.1.4 pH值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68-69
    5.1.5 相比(O/A)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69-70
    5.1.6 萃取剂浓度对铜萃取率的影响  70-71
  5.2 反萃实验  71-73
    5.2.1 反萃时间对铜反萃率的影响  71-72
    5.2.2 相比(O/A)对铜反萃率的影响  72-73
  5.3 直接电沉积  73-75
    5.3.1 浸出液中铁含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73-74
    5.3.2 浸出液酸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74-75
    5.3.3 铜离子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75
  5.4 本章小结  75-76
第六章 结论  76-78
参考文献  78-82
致谢  82-83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3

相似论文

  1.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在高温高压水中分解回收的研究,TQ320.1
  3.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4.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5. 基于物理模型的真实感流体实时仿真技术,TP391.41
  6. 涵道式无人飞行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22
  7.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8. 双足机器人快速步行动力学研究,TP242.6
  9. 准四足被动行走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研究,TP242.6
  10.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11.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12.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13. 个性化人工膝关节设计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R318.1
  14. 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O626.23
  15.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16.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17. 铜渣焙烧改性的实验研究,X758
  18. TiO2表面纳结构对其疏水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614.411
  19. 由方铅矿直接制备活性PbO粉体的新技术及基础研究,TQ134.33
  20.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23.4
  21.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 > 重金属冶炼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