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物质文化研究

作 者: 刘志峰
导 师: 尹安石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物质文化 构成要素 设计原则 个性特色
分类号: TU9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4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道路景观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它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反映着城市的特色。人们一提到物质文化,就会简单的认为是由物质表述出来的文化,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科学的物质文化解释是:“因人类克服自然,并借以获得生存而产生的,也称为技术文化。它包括人类在生产、生活以及精神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全部物质成果,所以它的内容丰富而多样”,城市道路景观的物质文化也是如此。然而在“速度优先”模式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往往只停留在城市“面子”上,或单纯的追求“文化”的形式上,很少去关注物质景观成果背后人和社会的因素,这与营造和谐的城市环境主旨相差甚远。人们在城市道路上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景观,同时也就赋予了道路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因此,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如何科学的规划和利用好它们是设计的关键,也是值得去探讨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城市道路景观的物质文化内涵和构成要素出发,对当前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最后得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须从物质文化的功能性、环境生态性、美观性和文化性四个方面考虑,将人、车、路、景高度统一,才能塑造出和谐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从而表达出城市的特色,达到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4
  1、课题提出的背景  9
  2、课题的价值与意义  9-10
  3、课题研究现状  10-12
  4、课题研究的前期积累与主要内容  12-14
第一章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物质文化概述  14-21
  1.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构成模式  14-16
    1.1.1 概念  14-15
    1.1.2 构成模式  15-16
  1.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评价标准  16-18
    1.2.1 功能性  16-17
    1.2.2 环境与生态性  17
    1.2.3 美观性  17-18
    1.2.4 文化性  18
  1.3 物质文化的概念、研究范畴  18-20
    1.3.1 物质文化的概念  18-19
    1.3.2 物质文化研究的范畴  19-20
  1.4 城市道路景观的属性分析  20
    1.4.1 物质属性  20
    1.4.2 社会属性  20
  1.5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物质文化研究范畴  20-21
第二章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物质文化构成要素  21-55
  2.1 物质文化中的硬质景观要素  21-43
    2.1.1 城市道路  21-25
    2.1.2 城市道路沿线的建筑物  25-28
    2.1.3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28-43
  2.2 物质文化中的软质景观要素  43-51
    2.2.1 绿化设计  43-48
    2.2.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  48-51
  2.3 人的行为与物质文化的关系  51-55
    2.3.1 人的行为与道路公共环境空间的关系  51-52
    2.3.2 道路景观观景中的心理与行为活动  52
    2.3.3 城市道路景观物质文化的静态识别  52-53
    2.3.4 城市道路景观物质文化的动态感受  53-55
第三章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物质文化表达出的问题  55-60
  3.1 物质文化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功能属性不健全  55-56
    3.1.1 只注重技术指标造成用地混乱  55
    3.1.2 道路公共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  55-56
  3.2 物质文化表达缺乏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56-57
    3.2.1 城市道路缺乏整体规划  56
    3.2.2 缺乏对既成的景观风格和环境的尊重  56-57
    3.2.3 不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57
  3.3 物质文化表达缺乏美观性  57-58
    3.3.1 审美缺乏人性化和尺度感  57-58
    3.3.2 景观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58
  3.4 物质文化表达与城市精神有出入  58-60
    3.4.1 传统景观消失、古迹遭到破坏  58
    3.4.2 深层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达不够  58-59
    3.4.3 物质文化表达模仿风盛行忽视时代精神  59-60
第四章 城市道路景观中的物质文化设计原则  60-69
  4.1 坚持与道路功能相适应的设计原则  60-62
    4.1.1 考虑与道路类型相符  60-61
    4.1.2 考虑道路交通使用的平等性  61
    4.1.3 考虑道路功能的安全性  61-62
  4.2 坚持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62-63
    4.2.1 坚持与道路环境相协调  62
    4.2.2 坚持生态设计  62-63
    4.2.3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兼顾长远利益  63
  4.3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63-65
    4.3.1 符合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  64
    4.3.2 符合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  64-65
    4.3.3 为使用者提供人性化的公共设施  65
  4.4 坚持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美学设计原则  65-68
    4.4.1 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  65-67
    4.4.2 保持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美学原则  67-68
  4.5 尊重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设计原则  68-69
    4.5.1 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整体设计  68
    4.5.2 准确、生动地表现历史文脉  68-69
第五章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物质文化实践—以南京为例  69-76
  5.1 借用道路环境要素表达道路个性  69-72
    5.1.1 巧用自然环境景观要素营造个性  69-71
    5.1.2 利用标志性建筑强化道路个性  71-72
  5.2 对道路自身元素的开发与运用  72-74
  5.3 充分运用地域历史文化表达道路个性  74-76
    5.3.1 使用雕塑与纪念碑塑造道路景观个性  74
    5.3.2 通过道路名称表现个性  74-75
    5.3.3 从历史古迹中吸取元素表达道路个性  75-76
结束语  76-77
参考文献  77-79
详细摘要  79-81

相似论文

  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论环境艺术系统中的城市家具设计,TS664.01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5.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6. 房地产企业薪酬构成要素与人才流失的关系研究,F293.33
  7.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8. 布努瑶密洛陀文化传承探究,C955
  9.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10. 多年冻土地区热棒路基温度场研究,U416.1
  11. 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607
  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922.16
  13. 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F127
  14. 城铁空间标识与导视系统的合理性设计,U239.5
  15.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16. “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G127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G122
  18. 市场经济下对“高密三绝”的保护形式及功能价值探析,G124
  19. 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性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析,G122
  20. 非物质文化影响下的豆村传统村落结构研究,G122
  21. 马街书会中民间组织的角色研究,J8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