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

作 者: 洪湉
导 师: 张竞琼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胜浦三宝” “稻作文化” 水乡妇女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 G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胜浦三宝”是胜浦居民世代传承的水乡妇女服饰、山歌和宣卷的合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当地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田间稻作的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以稻作文化为产生、发展背景的“胜浦三宝”也陷入了濒临消亡的境地。2007年和2009年,“胜浦三宝”相继成功申报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古老的“胜浦三宝”又一次从幕后被推向台前,而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做到对“三宝”的有效保护与积极传承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法对研究胜浦的方志、历年年鉴和政策性文件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和对比,并结合个案的分析、比对,揭示出胜浦由自然村落向城市小区转变后,当地居民在生活方式、收入结构、风俗习惯上的变化;同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文化站负责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胜浦三宝”的代表传承人和当地普通居民进行探访和交流,对“胜浦三宝”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从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重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包括水乡妇女服饰在内的“胜浦三宝”的文化内涵,探讨其与稻作劳动的关系;同时指出其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体信仰形态,具有在精神层面上进行抑恶扬善的道德教化意义,从而达到规范社会行为的目的;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其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最后运用态势分析法对“胜浦三宝”文化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备的传承和保护方案,指出对“胜浦三宝”传统技艺的保护要引入社会干预性力量,从传承和开发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选题背景  8
  1.2 研究意义  8-9
  1.3 研究现状  9-10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9-10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0
  1.4 框架内容及研究方法  10-13
    1.4.1 框架内容  10-11
    1.4.2 研究方法  11-13
第二章 “胜浦三宝”概述  13-20
  2.1 胜浦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13
  2.2 胜浦水乡妇女服饰  13-17
    2.2.1 概述  13-14
    2.2.2 胜浦水乡妇女服饰的类型  14-17
  2.3 胜浦山歌  17
    2.3.1 概述  17
    2.3.2 胜浦山歌的分类  17
  2.4 胜浦宣卷  17-20
    2.4.1 概述  17-18
    2.4.2 胜浦宣卷的发展  18-19
    2.4.3 胜浦卷本的分类  19-20
第三章 “胜浦三宝”的传承与演变  20-40
  3.1 胜浦现代工业发展的路径  20-22
  3.2 胜浦镇居民生活的变化  22-28
    3.2.1 自然村落向居民小区转变  22-24
    3.2.2 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  24-28
  3.3 传统妇女服饰的现状  28-35
    3.3.1 穿着者寂寂  28-30
    3.3.2 制作者寥寥  30-31
    3.3.3 服饰形制和制作工艺现状  31-35
  3.4 胜浦山歌和宣卷的现状  35-40
    3.4.1 胜浦山歌的现状  35-38
    3.4.2 胜浦宣卷的现状  38-40
第四章 “胜浦三宝”的民俗意义  40-52
  4.1 胜浦地区的“稻作文化”  40
  4.2 “胜浦三宝”与“稻作文化”  40-43
    4.2.1 来源于斯  40-42
    4.2.2 丰富与斯  42-43
  4.3 “胜浦三宝”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统一  43-46
    4.3.1 独特性  43-44
    4.3.2 程式性  44
    4.3.3 季节性  44-45
    4.3.4 即兴性  45-46
  4.4 “胜浦三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分析  46-52
    4.4.1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46-47
    4.4.2 “胜浦三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47-51
    4.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发的思考  51-52
第五章 “胜浦三宝”文化开发的SWOT 分析和对策  52-58
  5.1 内部优势(S)  52-53
    5.1.1 “胜浦三宝”文化资源的内涵  52
    5.1.2 与周边高校的科研相结合  52-53
  5.2 内部劣势(W)  53
    5.2.1 相关现存景观较少  53
    5.2.2 人文资源不可再生  53
    5.2.3 宣传营销力度不足  53
  5.3 外部机会(O)  53-54
    5.3.1 民间艺术的再认识  53-54
    5.3.2 旅游偏好的转移  54
  5.4 外部挑战(T)  54
    5.4.1 同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54
    5.4.2 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  54
  5.5 “胜浦三宝”文化开发的对策  54-58
    5.5.1 “胜浦三宝”的传承  55-56
    5.5.2 “胜浦三宝”的开发  56-58
第六章 结论  58-59
  6.1 总结  58
  6.2 后续研究  58-59
致谢  59-60
参考文献  60-62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2-63
附录: 采风调查问卷范例  63-65
附录: 采访记录  65-70

相似论文

  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4. 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607
  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922.16
  6.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巴渝民歌文化初探,J607
  7. 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K892.4
  8. 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J825
  9.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发展研究,J607
  10. “晋州官伞”乐舞调查与研究,J722.2
  11. 关于我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的思考,J607
  12. 上王庄村孟姜女故事调查研究,I207.7
  13. 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G812.4
  14. 曼贺村水利灌溉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化之研究,TU986;TU-86
  15. 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J607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G206
  17. 日本人の審美意識,G131.3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俗体育文化研究,G852.9
  19. 马街书会中民间组织的角色研究,J826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