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征研究

作 者: 张佐涛
导 师: 姜潮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形式障碍 共病 心理社会因素
分类号: R749.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从临床现象、人格、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探索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征,探讨抑郁症共病躯体形式障碍与抑郁症的关系以及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以DSM- 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为诊断工具,于2008年6月至12月期间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收集到60例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63例重症抑郁障碍患者(非共病组)。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及病史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心理防御机制问卷(DSQ)与社会支持量表(SRSS)进行相关心理特征的量化评定。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等对上述调查产生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现象学方面:(1)共病组较非共病组文化程度显著偏低、年收入显著偏少;(2)共病组的起病年龄显著小于非共病组组,而平均病程显著长于非共病组;(3)心理症状群分布特点:共病组患者的自责、自杀观念和/或行为、精神运动激越等三组症状显著多于非共病组患者;(4)生物学症状群的分布特点:共病组患者的生物节律改变、体重下降、性症状等三组症状显著多于非共病组。2.HAMD与HAMA评定结果:共病组患者的HAMD总分及其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日夜变化、绝望感4项因子分和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两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共病组。3.MMPI测试结果:(1)共病组在说谎量表(L)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共病组,而诈病量表(F)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共病组;共病组效度量表的剖图从高到低依次为F-K-L,非共病组从高到低依次为L-F-K。(2)共病组在Hs、Hy、Pd、Pt、Sc等5个临床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共病组。(3)共病组临床量表的三点编码为M312,非共病组临床量表的三点编码为M273。4.DSQ测试结果:共病组的投射、被动攻击、抱怨、躯体化、消耗倾向等防御机制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共病组,而否认、制止、期望等防御机制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共病组。5.SRSS测试结果:共病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显著高于非共病组。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防御机制中的被动攻击、抱怨、消耗倾向、MMPI中的Hy的人格倾向、主观支持度是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而防御机制中的制止和否认是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的保护因素。结论:1.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人格特征、防御机制等多个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社会支持的滥用,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共病躯体形式障碍的重要内在因素。2.目前尚不能认定抑郁症共病躯体形式障碍是的独立的疾病单元,而是抑郁症心理障碍躯体化的一种表现。3.共病躯体形式障碍常导致抑郁症不良的临床后果,临床中应加强对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的识别和治疗。

全文目录


一、摘要  6-10
  (一) 中文摘要  6-8
  (二) 英文摘要  8-10
二、文献综述  10-23
  (一) 综述  10-18
  (二) 参考文献  18-23
三、正文  23-44
  (一) 前言  23-24
  (二) 材料和方法  24-26
  (三) 结果  26-34
  (四) 讨论  34-40
  (五) 结论  40-41
  (六) 参考文献  41-44
四、致谢  44

相似论文

  1.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2.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3. T细胞免疫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抽动障碍关系的研究,R749.94
  4.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5.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6.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R749.41
  7. 盐酸帕罗西汀缓释胶囊的临床前研究,R943
  8. 长治某社区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R749.4
  9.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R749.2
  10. 车祸所致脑外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二例,R749.5
  11. 调肝化瘀通络法联用SSRIs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疗效观察,R749.1
  12. 抑郁对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R541.4
  13. 抑郁症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与外周血神经递质关系的临床研究,R277.7
  14. 癫狂梦醒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255.2
  15. 针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246.6
  16. 疏肝解郁健脾法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R277.7
  17.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共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递质研究,R749.4
  1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体型及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晚发性抑郁症关系研究,R749.4
  19. 抑郁症的实验室诊断—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学标志,R749.4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749.4
  21.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R74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精神病学 > 神经官能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