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京市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作 者: 张林燕
导 师: 叶建仁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微生物
关键词: 白粉病 悬铃木 十大功劳 分生孢子 化学防治
分类号: S43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对南京市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发病较重的十大功劳悬铃木白粉病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化学防治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南京市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南京市共有26种园林植物感病,其中15种病原菌根据其有性型鉴定到种,8种病原菌未发现有性孢子,只能根据无性孢子鉴定到属。对悬铃木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发现,2008年6月始发病,入夏后发病缓慢,入秋后再次进入病害流行期。生长环境差、长势弱的悬铃木发病重。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为Erysiphe platani,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2~26℃,RH 25%~100%均能萌发,分生孢子寿命为13天。对十大功劳白粉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2008年3月底4月初发病并迅速扩展,入夏后处于停滞期,入秋后再次流行。幼嫩、密植枝叶发病重,光照不足、潮湿等因素可加重病情。温湿度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最大,适宜温度为16~23℃,RH25%~100%均可萌发,萌发最适PH为中性条件,17小时为萌发高峰期。12种药剂对悬铃木和十大功劳白粉病进行化学防治,烯唑醇、氟硅唑、嘧菌酯和粉逝对以上两种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退菌特对十大功劳白粉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十大功劳白粉病的室外防治实验,发现氟硅唑和嘧菌酯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退菌特,烯唑醇防效稍逊一些。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9
前言  9-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0
  1 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进展  10-12
    1.1 白粉病为害现状  10
    1.2 白粉病发生症状  10-11
    1.3 白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11-12
  2 白粉菌的分类地位  12-15
    2.1 传统分类地位  12-13
    2.2 关于白粉菌属级分类系统的讨论  13-14
    2.3 分子鉴定技术在白粉菌鉴定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14-15
  3 白粉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15-18
    3.1 查清病源并设置隔离带  15
    3.2 抗病育种  15-16
    3.3 化学防治  16
    3.4 生物防治  16-18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20
第二章 南京市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  20-31
  1 试验方法  20-21
    1.1 南京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20
    1.2 调查地点  20-21
    1.3 调查方法  21
    1.4 标本的制作  21
    1.5 病原菌的鉴定  21
    1.6 南京市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程度评估  21
  2 结果与分析  21-30
    2.1 南京市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  21-22
    2.2 南京市园林植物主要白粉病菌种类鉴定  22-30
      2.2.1 白粉菌属  22-24
      2.2.2 叉丝壳属  24-25
      2.2.3 球针壳属  25-26
      2.2.4 单囊壳属  26-27
      2.2.5 钩丝壳属  27-28
      2.2.6 小钩丝壳属  28-29
      2.2.7 未发现有性型的白粉菌  29-30
  3 结论与讨论  30-31
第三章 悬铃木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31-40
  1 材料与方法  31-32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31
    1.2 调查方法  31-32
    1.3 分生孢子捕捉  32
    1.4 病原菌形态鉴定  32
    1.5 病原菌分子鉴定  32
      1.5.1 病原菌总DNA 的提取  32
      1.5.2 PCR 扩增通用引物及扩增条件  32
    1.6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2
  2 结果与分析  32-38
    2.1 南京市悬铃木白粉病的发生状况与症状  32-33
      2.1.1 悬铃木白粉病发生症状  32
      2.1.2 南京市悬铃木白粉病发生现状  32-33
    2.2 病原菌形态鉴定  33
    2.3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33
      2.3.1 菌株rDNA ITS 测序  33
      2.3.2 菌株系统发育树的分析  33
    2.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3-36
      2.4.1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3-35
      2.4.2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5
      2.4.3 分生孢子寿命的测定  35-36
    2.5 悬铃木白粉病发生规律的调查  36-37
      2.5.1 悬铃木白粉病越冬和初侵染的观察  36
      2.5.2 病原菌传播的研究  36-37
    2.6 病害发生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7-38
  3 结论与讨论  38-40
第四章 十大功劳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40-46
  1 材料与方法  40-41
    1.1 标准地的设立  40
    1.2 调查统计方法  40-41
    1.3 初侵染的确定  41
      1.3.1 冬芽的套袋试验  41
      1.3.2 叶片的洗液镜检  41
    1.4 分生孢子捕捉  41
    1.5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41
  2 结果与分析  41-44
    2.1 初侵染源和越冬的观察  41
    2.2 初侵染时期的观察  41
    2.3 病原菌的传播  41-42
    2.4 感病率和感病指数  42-44
    2.5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44
      2.5.1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44
      2.5.2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44
      2.5.3 pH 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44
      2.5.4 分生孢子萌发时间的测定  44
  3 结论与讨论  44-46
第五章 悬铃木和十大功劳白粉病化学防治的研究  46-53
  1 材料与方法  46-47
    1.1 室内药效测定  46-47
      1.1.1 供试菌  46
      1.1.2 供试药剂  46
      1.1.3 分生孢子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46-47
      1.1.4 不同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47
    1.2 室外药效试验  47
  2 结果与分析  47-52
    2.1 室内毒力试验  47-51
      2.1.1 十大功劳白粉病分生孢子对十种药剂的敏感性试验  47-49
      2.1.2 悬铃木白粉病分生孢子对十二种药剂的敏感性试验  49-51
    2.2 室外化学防治试验  51-52
  3 结论与讨论  52-53
第六章 全文总结  53-56
附图  56-68
参考文献  68-71
详细摘要  71-74

相似论文

  1. 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辐射回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S512.1
  2.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3.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小红皮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S512.1
  4. 荆州黑麦6R染色体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S512.1
  5.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S435.121
  6. 普通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掘和分子标记定位,S512.1
  7.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Hv-S/TPK的抗病机理分析及其旁侧抗病基因类似物的克隆,S512.1
  8. 石河子地区葡萄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S436.631.1
  9. 济南地区山楂叶螨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S436.611
  10. 不同惰性载体上发酵产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生物特性的研究,S476.12
  11. 半夏主要病害及其对寄主保护酶活性影响,S435.672
  12. 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26种杀菌剂筛选及复配,S763.7
  13. 甜瓜白粉病病原生理小种鉴定及抗白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S436.5
  14. 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病原及田间防治研究,S436.33
  15. 抗白粉病红三叶无性系筛选及其抗性生理研究,S541.2
  16. 不育抗寒悬铃木新品种的选育,S792.37
  17. 酸浆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S436.419
  18. 黑龙江省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S436.42
  19. 马铃薯种质资源圃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种薯处理防控田间晚疫病试验,S435.32
  20. 北美悬铃木无性系插条部位及生根性状的研究,S792.37
  21. 白粉菌诱导下小麦抗病相关转录因子的筛选及初步分析,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观赏园艺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