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

作 者: 李大伟
导 师: 刘军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国际关系
关键词: 国家性格 国家形象 私德 个人主义
分类号: D8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家形象反映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关系着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地位,构成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硬实力发挥的效果。因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成为非常热门的课题,对以国家形象为主题的研究一度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角度深入研究,其成果蔚为大观。但是这些研究着重从外部对国家的认知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口,对国家内部因素与国家形象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涉足。从国家内部因素研究一国的国家形象,考察国家内部因素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家形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滴汇集而成,这些点滴印象源自外界对国家零散的外在行为表现的认知和评价,而国家外在行为表现方式受制于一国特有的内在特征——国家性格。国家性格指的是一国在国际交往中对国际事务所采取的特有的态度、反应及行为方式背后的深层次的特点。它是国家固有的内在本质,最根本地反映一国的政治文化和民族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既影响一国内部政治与社会生活,又决定国际交往中的态度与行为。国家性格的形成受一国历史上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它的载体是在体制内部参与国家管理事务的国民和正在维持国家运行的体制机制。以国家内部因素为视角研究国家形象,考察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以往国家形象研究的视角有所不同。通过对国家性格的考察,探索国家外在形象的国内根源,从国家形象纷繁复杂的外在因素的纠缠中剥离出重要的线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国家形象是在国家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家间交往不可避免地体现不同国家的交往方式和原则,而国家间交往方式和原则主要产生于对人与人关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私德以血缘关系、亲疏程度为原则指导人际交往,个人主义以个人的独立性为原则指导人际交往。这种人际观上升到国家层面,对国家间交往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私德和个人主义都是国家性格的重要表现形态。中国与美国都具有鲜明的国家性格。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国家性格主要表现为私德,私德的核心是家族主义,家族主义秉持家族至上的观念,容易忽视家族外部对利益的诉求;上升到国家行为,则表现为国家专注于国家内部的发展,容易忽视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这种国家行为为国际社会了解后易形成“国际责任承担不够”的国家形象。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国家性格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强调自我管理、反对限制。上升到国家层面,则表现为国家行为具有独立、自由、反约束的特点,这种国家行为为国际社会了解后易形成“单边主义”的国家形象。通过分别对中美两国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即国家性格决定国家的外在行为,国家的外在行为表现被外界认知形成国家形象,因而国家性格决定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影响国际社会对一国的认知与态度,国际社会对一国的认同与否显然影响国家的行为并塑造国家的性格,因而,国家形象能反作用于国家性恪。论文的主要框架如下:绪论部分阐述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内在关系研究的意义,国家性格和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一章对文章中的包括性格、国家性格、形象和国家形象等核心概念的梳理和界定;在探讨性格与形象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具有内在关系的理论命题。第二章以中国为例,提出中国国家性格主要表现为私德,探讨中国私德形成的原因,分析私德如何影响和决定国家行为、国家行为与国家形象的对应关系,从而论证中国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的内在关系。第三章以美国为例,提出美国国家性格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探讨美国个人主义形成的原因,分析个人主义如何影响和决定国家行为、国家行为与国家形象的对应关系,从而论证美国国家性格与国家形象的内在关系。第四章重点比较中美两国国家性格在主要方面的异同,对私德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中美两国国家形象差异的来源。第五章通过中美两国的相关事例,集中阐述国家性格与国家行为的关系,国家行为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以及国家形象对国家行为产生的影响,论证国家性格决定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对国家性格具有反作用的理论命题。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G206
  2. 自助活动发起人责任承担研究,D923
  3. 上海世博会期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分析,G206
  4. 美国主流媒体的对华印象与中国面对美国的国家形象塑造,D81
  5. 陈序经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6. 和平崛起背景下政府优化国家形象对策研究,D820
  7. 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汽车的购买意愿研究,F224
  8. 从“改变国家形象”到“推进网络自由”,D871.2
  9. 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与国家,G239.29
  10. 广州亚运会报道与国家形象传播,G212
  11. 心理氛围对企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作用,B849
  12. 中西责任观跨文化研究,B82
  13. 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J905
  14. 解放与束缚,I206.6
  15. 大型艺术展演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研究,J120.9
  16. 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根源性研究,D922.291.91
  17. 《人民日报》镜像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G212
  18. 消费者价值观、价格态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F713.55
  19. 集体—个人主义维度下核心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0. 认同与皈依,I207.42
  21. 从孙悟空和阿克琉斯的形象塑造看中西价值取向,I10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