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陈序经文化哲学思想探析

作 者: 张海华
导 师: 文成伟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陈序经 文化观 全盘西化 个人主义 南北文化观
分类号: G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陈序经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特别影响和意义的思想家。当前学界对其思想的态度由过去简单否定转为较为客观,这也成为当前文化界研究热点之一。学界对于陈序经文化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向过于集中、缺乏理论系统性阐述与综合分析等问题。对陈序经思想的系统性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中西文化碰撞中审视近代以来文化界对待中西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其缘由,反思传统文化的不足,吸取异质文化的有益因素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从陈序经文化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出发,论述陈序经的基本文化观,进而分析其中国文化观,从逻辑上为作为理论核心的全盘西化论提供理论铺垫。在陈序经看来,文化是一种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广义文化。陈序经的文化理论是在激进的时代思潮、南方浓厚的西化氛围以及个人特殊的学习经历等背景下产生的,其理论来源主要是西方文化人类学和西方社会学。他坚持文化整体主义、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的“一致和谐”,认为文化是单线进化的,文化成分不可分,文化接触的结果是“一致’或“和谐”,并最终将趋于“一致”。他对中国文化观以及对文化中心和文化重心的阐述,为其西化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准备。在陈序经看来,个人主义是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主力,也可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力。它是其西化理论的实现途径,实质是确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陈序经的西化理论在地域上的延伸构成了其南北文化观。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带有浓厚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其中包含着一些能够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它有着促进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省的积极作用,且为研究东西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但陈序经也过分夸大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其对中西文化的否定或肯定基本上是居于学理层面。总体上讲这种激进的“欲立则破”的文化观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5
  1.1 陈序经其人其说  9-10
  1.2 研究现状述评  10-14
  1.3 创新点  14-15
2 陈序经文化观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  15-20
  2.1 历史背景  15-17
    2.1.1 激进的时代思潮  15-16
    2.1.2 南方浓厚的西化氛围  16
    2.1.3 个人的求学经历  16-17
  2.2 理论渊源  17-20
    2.2.1 西方文化人类学  17-19
    2.2.2 西方社会学  19-20
3 陈序经的基本文化观  20-30
  3.1 "文化"的概念  20-23
    3.1.1 "文化"的定义  20
    3.1.2 "文化"的特性  20-23
  3.2 文化观的理论内容  23-30
    3.2.1 文化进化论  23-24
    3.2.2 文化整体论  24-26
    3.2.3 文化"一致和谐"论  26-27
    3.2.4 文化中心论与重心论  27-30
4 陈序经的中国文化观  30-42
  4.1 中国文化的宗教性  30-33
    4.1.1 主体的宗教性  30-31
    4.1.2 要素的宗教性  31-33
  4.2 中国文化的复古性  33-39
    4.2.1 文化复古的阶段性  34-35
    4.2.2 文化的极端复古性  35
    4.2.3 文化的折衷复古性  35-39
  4.3 中国文化的单调性与停滞性  39-42
    4.3.1 内容的单调性  39
    4.3.2 演进的停滞性  39-40
    4.3.3 发展可能的落后性  40-42
5 陈序经文化观的"全盘西化论"核心  42-63
  5.1 全盘西化论的根据及其自我辩护  42-49
    5.1.1 全盘西化论的根据  42-47
    5.1.2 全盘西化论的自我辩护  47-49
  5.2 全盘西化论的个人主义实现途径  49-58
    5.2.1 个人主义的内在属性关系  49-55
    5.2.2 个人主义的文化现代性实质  55-58
  5.3 "全盘西化论"的地域性延伸  58-63
    5.3.1 "南北文化观"  58-59
    5.3.2 南方是新文化的策源地  59-60
    5.3.3 南北文化是新旧文化  60-63
6 陈序经文化观的历史地位  63-68
  6.1 理论贡献  63-66
  6.2 历史局限性  66-68
结论  68-69
参考文献  69-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1-72
致谢  72-73

相似论文

  1. 书法实践的文化观照,J292.1
  2. 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研究,K263
  3.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观探析,G02
  4. 自助活动发起人责任承担研究,D923
  5. 欧漫郎音乐文论研究,J605
  6. 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与国家,G239.29
  7. 心理氛围对企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作用,B849
  8. 中西责任观跨文化研究,B82
  9. 论吕敬人的书籍设计观,J524
  10. 解放与束缚,I206.6
  11. 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根源性研究,D922.291.91
  12. 消费者价值观、价格态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F713.55
  13. 集体—个人主义维度下核心员工非物质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14. 文化自觉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G122
  15. 从林语堂的文化观看其翻译方法的运用,H315.9
  16. 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I206.6
  17. 认同与皈依,I207.42
  18. 从孙悟空和阿克琉斯的形象塑造看中西价值取向,I106
  19. 上下求索的先觉者,I313
  20. 乔恩·埃尔斯特的经济哲学,B0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文化理论 > 文化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