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WTO下补贴认定的法律问题研究

作 者: 贺芳
导 师: 杨松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国际法学
关键词: 补贴 《SCM协定》 财政资助 利益 专向性
分类号: D99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5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补贴与反补贴的问题由来已久,但是不同于对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使用,WTO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比较少地会使用到反补贴措施作为保护其本国贸易的手段,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补贴的认定过程极其复杂,各成员国国内的许多补贴政策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取证十分困难。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各国经济衰退的国际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并逐步加剧的趋势,各成员国采用反补贴措施保护其本国贸易的情况也势必会增多。而进行反补贴工作的前提就是要认定补贴的存在,本文从国际法与国内法两个层面来分析补贴的定义以及补贴的构成要素,同时结合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相关案例的解释来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完善我国补贴认定立法的启示进行了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本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补贴定义概述,从经济学与法律两方面对补贴的定义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SCM协定》下补贴的定义以及各主要成员国国内法关于补贴概念的规定。第二部分是关于《SCM协定》补贴认定的要素分析,分别探讨了主体、形式、效果三方面的要素,即提供财政资助的主体、财政资助的形式和授予利益的结果。并且对授予利益认定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情况——利益的传导性单独作为一节进行分析,以期对利益认定做出全面而详尽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专向性标准的法律研究。专向性标准作为补贴认定的一个过滤器,在补贴与反补贴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对补贴进行过滤和筛选来排除合法合理的政府补贴行为。因此本文将专向性标准的法律问题单独作为一部分,从专向性标准的引入到《SCM协定》对专向性的规定,再到美国对其的实践运用做出深刻思考。第四部分是对完善我国补贴认定立法的启示。中国的补贴与反补贴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现今都是被动地接受其他成员国的反补贴调查,而尚未主动地认定他国产品存在补贴,这一部分即从外国对华产品认定补贴的案例出发,来探讨我国反补贴法律制度中关于补贴认定立法的不足及其亟需改进的方面,以为我国补贴认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0
1 补贴定义概述  10-17
  1.1 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10-11
  1.2 补贴的法律定义探析  11-15
    1.2.1 《SCM 协定》项下补贴的定义  12-13
    1.2.2 各主要成员国国内法对补贴的认定  13-15
  1.3 研究补贴法律定义的意义  15-17
2 《SCM 协定》关于补贴认定的要素分析  17-29
  2.1 “财政资助”的认定  17-23
    2.1.1 财政资助的主体  17-19
    2.1.2 财政资助的形式  19-23
  2.2 “授予一项利益”的认定  23-25
    2.2.1 利益的实质  23-24
    2.2.2 衡量利益的基准  24-25
  2.3 利益的传导性  25-29
    2.3.1 “上游补贴”中利益的传递  26
    2.3.2 “私有化”过程中利益的传递  26-29
3 专向性标准的法律研究  29-35
  3.1 专向性标准的引入  29-31
    3.1.1 “专向性”的法律含义  29
    3.1.2 《SCM 协定》对“专向性”的界定  29-31
  3.2 美国对专向性标准的实践运用  31-33
    3.2.1 美国商务部的专向性审查标准  31-33
    3.2.2 特殊情况下补贴专向性的认定  33
  3.3 对专向性标准的思考  33-35
4 对完善我国补贴认定立法的启示  35-42
  4.1 外国对华产品补贴认定的案例分析  35-40
    4.1.1 加拿大对华产品的补贴认定  35-37
    4.1.2 美国对华产品的补贴认定  37-38
    4.1.3 澳大利亚对华产品的补贴认定  38
    4.1.4 其他国家对华产品的补贴认定  38-39
    4.1.5 小结  39-40
  4.2 我国反补贴法中关于补贴认定的立法及改进  40-42
    4.2.1 我国现行有效的反补贴法关于补贴认定的规定  40
    4.2.2 我国反补贴法中补贴认定规定的不足及改进  40-42
结束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7-48

相似论文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F274
  2.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3. 基于利益相关者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G648.7
  4.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5. 论我国行政垄断行业的规制改革,D035
  6.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7.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8.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9.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10. 试论利益协调对城市社区人归属感的促进,D669.3
  11.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12. 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823
  13. 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阻隔机制研究,D630
  14.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15. 不同利益主体的教育价值观研究,G40
  16. 略论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D913
  17. 受贿罪若干问题案例分析,D924.392
  18. 承租人添附利益求偿请求权研究,D923
  19.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925.3
  20.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F276.6
  21. 增量利益说视域下经济宪政的价值指涉研究,D922.2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国际法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