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五氟碘乙烷的气相催化合成技术研究
作 者: 寇鸿飞
导 师: 潘仁明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关键词: 五氟碘乙烷 气相催化 合成 碱金属盐 活性炭 固体碱催化剂
分类号: TQ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气相催化合成五氟碘乙烷的新型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和构建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平台,进行了工艺条件和催化技术实验研究,并简单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设计了以五氟乙烷、碘、氧气为原料,以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为催化活性组分,以活性炭、多孔金属氟化物等为载体,连续一步气相合成五氟碘乙烷的新工艺。热力学计算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合成工艺能以较高的得率获得目标产物五氟碘乙烷。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空速、投料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这些工艺条件对催化活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50℃-600℃,空速范围为70h-1-106h-1,投料比(C2F5H:O2)为20:3。采用BET、XRD、Tg-DTA、EDS等技术手段详细表征了催化剂比表面积、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和热分解状况等,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催化规律,结果表明:碱金属盐更适合作为活性组分,阳离子催化活性顺序为:铷盐>钾盐>钡盐>铯盐>镁盐;阴离子催化活性顺序为:硝酸盐>氟化物;活性组分适宜的负载量为15%-20%;适宜的载体为AC,以椰壳类AC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此类催化剂寿命偏短,分析原因是由于高温氧化、积碳、活性组分的流失、催化剂中毒作用造成的。催化剂改性研究表明,碱性强度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五氟碘乙烷在高温下易发生裂解,有CF3I及一些副产物生成。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是通过高温碱性催化,C2F5H脱HF生成CF2:作为活性中间体,后者歧化成CF3·由基,最后通过加成和碘化反应CF2:、CF3·和I·自由基结合生成了C2F5I。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6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0-12 1.1.1 五氟碘乙烷在合成有机氟化物中的重要地位 10-11 1.1.2 五氟碘乙烷的合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1-12 1.2 五氟碘乙烷的研究现状 12-14 1.2.1 五氟碘乙烷的合成技术研究现状 12-14 1.2.1.1 五氟碘乙烷的传统合成方法 12-13 1.2.1.2 五氟碘乙烷的新型合成方法 13-14 1.2.2 五氟碘乙烷的催化技术研究现状 14 1.3 本文的目的与拟开展的研究内容 14-16 1.3.1 本文的目的 14-15 1.3.2 拟开展的研究内容 15-16 2 五氟碘乙烷新型合成路线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16-26 2.1 五氟碘乙烷的新型合成路线的设计 16-20 2.1.1 新型合成方法的提出 16 2.1.2 本文工艺路线设计和建立 16-20 2.1.2.1 原料准备与定量输送 17-18 2.1.2.2 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18-19 2.1.2.3 催化剂的制备与在反应器的装填 19 2.1.2.4 产物后处理 19-20 2.1.2.5 反应过程监控 20 2.2 五氟碘乙烷新型合成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20-25 2.2.1 新型合成路线热力学分析 20-22 2.2.2 新工艺路线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22-25 2.2.2.1 实验方案 22 2.2.2.2 实验部分 22-24 2.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25 2.3 本章小结 25-26 3 五氟碘乙烷新型合成工艺的实验研究 26-33 3.1 研究方法 26 3.2 实验方案 26 3.3 实验部分 26-28 3.3.1 实验原料 26 3.3.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6 3.3.3 实验步骤 26-28 3.3.3.1 催化剂制备 26 3.3.3.2 催化剂活性评价 26-28 3.4 结果与分析 28-32 3.4.1 各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影响的研究 28-32 3.4.1.1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8-29 3.4.1.2 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29-30 3.4.1.3 投料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0-32 3.5 本章小结 32-33 4 五氟碘乙烷气相合成的催化技术研究 33-49 4.1 催化剂的制备 33 4.2 催化剂的表征 33-39 4.2.1 比表面积分析 33-34 4.2.2 XRD分析 34-35 4.2.3 表面元素分析 35-37 4.2.4 热重分析 37-39 4.3 催化剂活性组分对催化剂活性影响的研究 39-43 4.3.1 研究方法 39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9-43 4.3.2.1 活性组分种类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9-41 4.3.2.2 活性组分的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1-42 4.3.2.3 活性组分的配比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2-43 4.4 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43-48 4.4.1 活性炭载体 43-44 4.4.2 多孔负载型载体 44-46 4.4.3 催化剂载体类型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6-47 4.4.4 活性炭作为载体的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47-48 4.5 本章小结 48-49 5 五氟碘乙烷合成中固体碱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49-55 5.1 固体碱催化剂碱性强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9-54 5.1.1 研究方法 49 5.1.2 研究方案 49-50 5.1.3 结果与分析 50-51 5.1.4 固体碱催化反应机理探讨 51-54 5.2 本章小结 54-55 6 结论与展望 55-57 6.1 主要结论 55-56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56-57 致谢 57-58 参考文献 58-60 附录 60-78 附录A 标定数据表 60-64 附录B 分析测试图 64-78
|
相似论文
- 双季戊四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工艺研究,TQ223.164
-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 基于酚醛树脂活性炭的制备及负载TiO2吸附—光催化性能,TQ424.19
- LXI任意波形发生器研制,TM935
-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 海杂波背景下的舰船目标雷达成像算法研究,TN958
-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 空中目标与背景的红外图像仿真技术研究,TP391.41
- 基于纹理特征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P391.41
-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 天然黄酮苷灯盏花甲素的合成研究,R284.1
-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及薄荷脑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285
- 沙利度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965
- 阿托伐醌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R914
- 负载铈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氯霉素研究,X703
- 联萘酚的合成与拆分,O625.3
-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 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 > 脂肪族烃卤代衍生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