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踏跳动作中“临界速度”现象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孙竟
导 师: 陈建国
学 校: 武汉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临界速度 跳深练习 超等长训练 踏跳时间 力量素质评估
分类号: G82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在跳深练习中,随着跳深高度的增加,反弹跳起的高度也增大,但当跳深高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人反而会感觉跳不起来。同样,在跳远、跳高、三级跳远中,当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增大到某一个阈值的时候,其踏跳效果反而减小。因此,我们将此阈值就称之为“临界速度”。本文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临界速度这一现象的存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为跳跃类项目中运动员准确地控制好助跑速度、产生最佳的踏跳效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运动员20人为研究对象,选取五种跳深高度( H1=40cm、H2=60cm、H3=80cm、H4=100cm、H5=120cm)和三种间距( L1=50cm、L2=100cm、L3=150 cm)的组合跳深练习,测量跳深跳远的成绩。采用压力板仪器得到的相关测试参数有踏跳时间、踏跳最大力值、踏跳冲量。根据平抛运动的原理,计算出不同高度、间距组合下落时的踏跳速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1)5种跳深高度、3种间距的组合跳深跳远实验证明了在踏跳动作中“临界速度”现象的存在,即存在一个最佳踏跳速度对应的跳深跳远成绩最好;(2)踏跳时间与跳深跳远成绩的关系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踏跳时间越短,踏跳效果越好,两者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回归方程误差分析表明:运用踏跳时间可以有效预测跳深跳远成绩;(3)随着踏跳力量、冲量的增大,跳深跳远的成绩是提高的;踏跳力量、冲量与踏跳速度成一致的变化趋势,即踏跳速度大则踏跳力量、冲量大;踏跳力量、冲量与踏跳时间成相反的变化趋势,即踏跳时间越长则踏跳力量、冲量越小;(4)选取行进间3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深蹲4项指标对于下肢力量素质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研究表明:下肢的力量素质是影响跳深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建议:(1)在跳跃类项目踏跳过程中,运动员下肢肌的收缩过程实质都是一个完整的超等长收缩过程,两者的临界速度现象产生的机理相同。但是,由于跳跃类项目的临界速度目前还无法实际测出来,它与本文研究的临界速度之间肯定存在某种关联,需要我们进一步展开更深入的研究。(2)从实验数据的统计过程看,有个别的运动员其指标数据变化并不是和样本总体指标数据变化一致,说明不同高度间距组合练习对个人还是有不同的影响,在训练中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区别对待。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1 前言  9-12
  1.1 本文选题的依据  9-10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0-12
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7
  2.1 身体素质在跳远中的重要作用  12
  2.2 跳远助跑速度研究  12-13
  2.3 跳远起跳技术研究  13-14
  2.4 跳深练习的研究  14-17
    2.4.1 跳深练习的介绍及其效益  14
    2.4.2 跳深练习的分析与相关研究  14-15
    2.4.3 跳深高度的研究  15
    2.4.4 超等长训练的相关研究  15-17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7-20
  3.1 研究对象  17
  3.2 研究方法  17-20
    3.2.1 文献资料法  17-18
    3.2.2 专家访谈法  18
    3.2.3 数理统计法  18
    3.2.4 实验方法  18-20
4 实验结果  20-25
5 分析与讨论  25-42
  5.1 踏跳动作中临界速度现象的实验验证  25-27
    5.1.1 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跳远成绩  25-26
    5.1.2 不同高度、间距组合下落时踏跳速度的定量分析  26-27
  5.2 踏跳动作中临界速度现象相关因素的分析  27-37
    5.2.1 跳深高度、间距与跳深跳远成绩关系的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28-29
    5.2.2 踏跳速度与跳深跳远成绩关系的分析  29-31
    5.2.3 踏跳时间与跳深跳远成绩关系的分析  31-33
    5.2.4 不同高度、间距组合的最大踏跳力量、冲量与跳深跳远成绩关系的分析  33-34
    5.2.5 运动员力量素质与跳深跳远成绩关系的分析  34-37
  5.3 下肢肌肉“拉长一收缩周期”( SSC)的机理分析  37-42
    5.3.1 下肢肌肉“拉长一收缩周期”( SSC)的特点  37-38
    5.3.2 下肢肌肉“拉长一收缩周期”( SSC) 的力学机制  38-39
    5.3.3 下肢肌肉“拉长一收缩周期”( SSC) 的生理机制  39-40
    5.3.4 下肢肌肉“拉长一收缩周期”( SSC) 的影响因素  40-42
6 结论与建议  42-43
  6.1 结论  42
  6.2 建议  42-43
致谢  43-44
参考文献  44-45

相似论文

  1. 电枢运动引起电磁发射轨道的动响应分析,O327
  2. 机车悬挂参数对不同轴重大功率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U260.11
  3. 带防护炸药在破片刺激下的仿真及安全评估,TJ510
  4. 高能炸药冲击起爆数值模拟,O383
  5. 跳深练习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弹跳力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G831.3
  6. 光晶格中超冷玻色气体的超流性研究,O431.2
  7.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与对比,U266
  8. 水平管道中浮游界限速度的研究,TD432
  9. 气流一阶集排式排种系统的研制,S223.2
  10. 激光切割工艺技术研究,TG485
  11. 移动荷载下无限长梁稳态响应和临界速度分析,U213.21
  12. 井筒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TE319
  13. 自由圆管经受横向撞击时的动力响应的实验研究和计算机仿真,O313.4
  14. 优秀男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速度——疲劳时间关系模型的优化,G861.4
  15. 不同形式组合的单足跳深练习对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G823
  16. 山区高速公路限速方法研究,U491.4
  17. 浸没式光刻中浸液控制单元的液体供给及密封研究,TN305.7
  18. 纳米梁及纳米类梁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的非局部理论、模型及求解,O482.1
  19. 超等长训练对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影响的研究,R87
  20. 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机制研究,G80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田径运动 > > 跳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