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佩列文作品在中国

作 者: 王娴
导 师: 袁荻涌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佩列文 中国 俄罗斯文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维克多·佩列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在俄罗斯文坛中一位很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丰富,风格各异,评论界对他的界定也可谓众说纷纭。佩列文以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他的作品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佩列文在中国的翻译状况却有所不同:就目前的译介状况来看,中国出版社对佩列文作品的翻译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且译作较少,中国读者对他的了解也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文学现象。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非常特殊的变化。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俄罗斯文学却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这与之前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命运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的出现既有俄罗斯文学自身的因素,也有当下中国文学环境变化的影响。总体表现在文学去意识形态化后集体无意识的消失;精英选择淡出历史,大众接受粉墨登场;往日强势话语的“中心主义”危机这样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佩列文作品的梳理发现他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艺术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价值分别表现为: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独特性;对大众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合理借鉴;以及对“人”的主题这一文学传统的继承。这一选题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九十年代后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和新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和借鉴有益的文学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9
1 佩列文作品传播现状  9-13
  1.1 佩列文现象的出现  9-11
  1.2 佩列文作品在本土及西方国家  11-12
  1.3 佩列文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12-13
2 佩列文作品在中国的命运  13-23
  2.1 九十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学译介的衰落  13-15
  2.2 边缘化命运的社会学考察  15-23
    2.2.1 苏联解体后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5-18
    2.2.2 精英选择淡出历史,大众接受粉墨登场  18-21
    2.2.3 往日强势话语的"中心主义"危机  21-23
3 佩列文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建构的意义  23-42
  3.1 后现代主义中的特例——在中西背景下的双重建构  24-30
  3.2 题材与形式的合理嫁接——增强文本的趣味性  30-37
  3.3 继续凸现"人"这一文学主题——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学底色  37-42
结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7
后记  47-48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5.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6.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0.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1.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3.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4.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5.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6.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8.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19.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0.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1. “中国NGO”的发展现状研究,D632.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