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基层社会犯罪研究

作 者: 张春彦
导 师: 陈江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基层社会犯罪 江南地区 明代中后期
分类号: K2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思想得到解放,出现了不少道德问题与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比较集中的出现在江南地区的城市乡镇,所以,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基层犯罪对理解明朝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犯罪是社会现实的产物,是通过个体的具体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因此,基层社会犯罪是透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另类视角。本文将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基层社会犯罪分为侵犯财产罪、经济犯罪、谋反叛逆罪、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人身及相关权利罪等五种类型。在所有的犯罪类型中,除谋反叛逆罪之外,其它的犯罪行为都是以谋取钱财为主要目的,这一点与普通民众成为犯罪主体及犯罪的不可控性是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基层社会犯罪的三大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基层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设局谋财,生事害民;制作假银,牟取暴利及诱良趋恶,败坏风俗等方面。而这些危害更加促使基层犯罪的多发与不可控性。这些都与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游民的激增,市镇的繁荣及社会结构的活化。许多社会犯罪难以避免和消除,其根源在于政治对因经济引发的社会变化没有或不能作出积极反映。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10
绪论  10-16
  第一节 研究意义  10-1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态  11-15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  15-16
第一章 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基层社会犯罪类型  16-43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  16-24
  第二节 经济犯罪  24-31
  第三节 侵犯皇权罪  31-34
  第四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34-38
  第五节 侵犯人身及相关权利罪  38-43
第二章 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基层社会犯罪特点  43-49
  第一节 以谋取钱财为目的  43-44
  第二节 普通民众成为犯罪主体  44-46
  第三节 犯罪的不可控性  46-49
第三章 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基层社会犯罪危害  49-55
  第一节 设局谋财,生事害民  49-51
  第二节 制作假银,牟取暴利  51-53
  第三节 诱良趋恶,败坏风俗  53-55
第四章 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基层社会犯罪缘由探析  55-63
  第一节 游民的激增  55-57
  第二节 市镇的繁荣  57-60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活化  60-63
余论  63-65
参考文献  65-71
后记  71

相似论文

  1. 高拱经济思想及其改革研究,K248
  2. 晚明江南地区妓女服饰研究,J523.5
  3. 唐宋时期江南地区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研究,K244
  4. 江南地区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TU986
  5. 《陶庵梦忆》研究,I207.6
  6. 文徵明与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桃源图》题材绘画的关系,J209.2
  7. 江南地区夏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前期信号分析,P458.121.1
  8. 江南乡土建筑组群与外部空间,TU984.12
  9. 论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对士商关系的整合,I207.419
  10. 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K249
  11. 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R-09
  12. 明代中后期词坛研究,I207.23
  13. 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K248
  14. 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生存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K249
  15. 明代中后期史料笔记初探,K206.6
  16. 从房舍第宅建筑变化看明代中后期世风迁演,K248
  17. 明代隆万时期游侠致富论,K248
  18. 江南水乡城镇系统的延续与发展,TU982
  19. 彩叶树种在江南地区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S687
  20. 林兆恩和三一教,B92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明(1368~1663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