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

作 者: 王伟伟
导 师: 王卫平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慈善事业 潘曾沂 丰豫义庄
分类号: K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91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代中期(尤其是嘉庆、道光两代),政局动荡、经济萎靡、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救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迫切压力。伴随着国家救助能力的逐渐下降,民间慈善趋于兴盛,士绅逐渐成为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这种情况,尤以江南地区最具典型。吴县士绅潘曾沂,是道光朝江南地区最著名的善人。他通过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对社区内的贫民积极救助,还依托人际,与其他慈善家共同行善,对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潘曾沂为中心,通过总结其慈善活动、分析其慈善思想,并概括其对以后的慈善事业所产生的影响,理清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概况,希望对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助益。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1
  (一) 研究缘起  7
  (二) 学术史回顾  7-9
  (三) 资料来源  9-10
  (四) 本文的结构与创新  10-11
一、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问题与慈善救济  11-16
  (一) 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概况  11-13
  (二) 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社会问题的凸现  13-16
二、潘曾沂的慈善活动  16-29
  (一) 宗族内的善举  18-19
  (二) 社区性善举  19-28
    1、创建丰豫义庄、救助乡里贫民  19-25
    2、收养弃婴  25-26
    3、出资助学、兴办义塾  26
    4、举办放生会  26-27
    5、其他善举  27-28
  (三) 刊印善书、劝人行善  28-29
三、潘曾沂慈善思想的渊源与特点  29-37
  (一) 慈善思想的渊源  29-34
    1、家族行善传统的影响  29-32
    2、地区的行善传统  32-33
    3、福报观念的影响  33-34
  (二) 慈善思想的主要特点  34-37
四、潘曾沂与江南慈善事业  37-49
  (一) 潘曾沂与其他慈善家的交往  37-44
    1、潘曾沂与谢元庆  37-38
    2、潘曾沂与潘氏慈善名人  38-41
    3、潘曾沂与冯桂芬  41-42
    4、潘曾沂与余治  42-44
  (二) 从《潘公免灾救难宝卷》看潘曾沂的影响  44-46
  (三) 潘曾沂在江南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及影响  46-49
结语  49-50
参考文献  50-55
附录  55-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1-62
后记  62-64
详细摘要  64-66

相似论文

  1. 我国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632.9
  2. 中美慈善事业比较与启示,D632.9
  3. 慈善事业发展与政府支持,D632.9
  4. 中国体育慈善事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初步研究,D632.9
  5. 我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632.9
  6. 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D632.9
  7.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632.9
  8. 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公民慈善意识的培育,D632.9
  9. 中国慈善事业之发展瓶颈分析,D632.9
  10. 慈善事业在城市社会医疗救助中的作用研究,D632.9
  11. 明清大闽江口区域市镇研究,K248
  12. 晚明江南地区妓女服饰研究,J523.5
  13. 唐宋时期江南地区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研究,K244
  14. 我国慈善事业现状的社会学分析,D632.9
  15. 江南地区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TU986
  16. 《陶庵梦忆》研究,I207.6
  17. 近代华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D69
  18. 我国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632.9
  19. 文徵明与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桃源图》题材绘画的关系,J209.2
  20.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基层社会犯罪研究,K248
  21. 江南地区夏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前期信号分析,P458.121.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