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阿姆河盆地生物礁气藏精细描述

作 者: 王长胜
导 师: 谭成仟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沉积相 生物礁储层特征 三维地质模型 阿姆河盆地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礁是主要由生物构筑而成的一种特殊碳酸盐岩构造体,属于典型的岩性油气藏,有着广阔的油气潜力。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则更为复杂,表现为有着独特复杂的储集空间,储层非均质性强,测井评价与流体识别难等地质特点。本论文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大型整装生物礁气田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生物礁储层广泛调研和剖析的基础上,以油藏开发地质学、碳酸盐岩沉积学、碳酸盐岩测井学、储层表征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测井、试井、岩心分析化验以及开发动态等多种资料对研究区内生物礁储层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以古生物资料标定层位,电性、岩性和标准层相结合方法进行全区地层对比和划分;建立起适合于本区生物礁碳酸盐岩的沉积相模式,通过岩心相和测井相结合分析本区的生物礁沉积特征及平面上的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储层的地质特征出发,在“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解释模型,据此对区内59口井进行了多井测井综合解释;通过地质研究和对测压资料的试井分析,综合评价储层的裂缝特征;通过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生物礁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对其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隔夹层做了定量描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构造模型、属性模型,并通过储量计算进行模型检验,从而建立起能够客观反映生物礁气藏地质特征的定量化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对该气田生物礁储层特征的深入研究,为下一步油藏数值模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本次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今后阿姆河盆地众多类似的生物礁气藏的综合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前言  11-17
  1 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3 研究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13-14
  4 研究内容  14-15
  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6 主要成果与认识  15-17
第一章 盆地与研究区概况  17-22
  1.1 盆地地质特征  17-19
    1.1.1 构造特征  17
    1.1.2 地层沉积特征  17-18
    1.1.3 含油气系统组合  18-19
  1.2 研究区位置及勘探开发概况  19-22
    1.2.1 研究区位置  19-20
    1.2.2 勘探开发简况  20-22
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特征研究  22-31
  2.1 地层层序  22-23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3-25
    2.2.1 地层对比的依据  23-24
    2.2.2 标志层的确定  24-25
    2.2.3 层组划分对比结果  25
  2.3 地层平面展布特征  25-28
    2.3.1 Xvac小层平面展布特征  25
    2.3.2 XVp小层平面展布特征  25-26
    2.3.3 XVm小层平面展布特征  26-28
  2.4 构造特征  28-31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研究  31-41
  3.1 生物礁沉积环境  31-33
  3.2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33-35
  3.3 典型沉积相特征  35-38
  3.4 单井相划分  38-40
  3.5 沉积相的平面分布  40-41
第四章 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  41-59
  4.1 测井资料预处理  41-44
    4.1.1 测井曲线的平滑滤波处理  41
    4.1.2 曲线标准化  41-43
    4.1.3 岩心深度归位  43-44
  4.2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44-47
  4.3 储层参数测井评价  47-52
    4.3.1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47-49
    4.3.2 物性下限的确定  49-50
    4.3.3 流体识别标准  50-51
    4.3.4 储层参数计算与成果检验  51-52
  4.4 裂缝特征研究  52-56
    4.4.1 裂缝的表征参数  52
    4.4.2 裂缝的纵向分布  52
    4.4.3 裂缝的平面分布  52-53
    4.4.4 裂缝特征的试井分析  53-56
  4.5 生物礁分布特征研究  56-59
    4.5.1 礁核的测井响应特征  56-57
    4.5.2 礁翼的测井响应特征  57-58
    4.5.3 生物礁的平面展布特征  58-59
第五章 生物礁储层特征综合研究  59-75
  5.1 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59-66
    5.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59-61
    5.1.2 储集空间类型  61-63
    5.1.3 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63-66
  5.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66-69
  5.3 隔夹层定量分析  69-75
    5.3.1 隔夹层类型及其特征  69-71
    5.3.2 层内隔夹层定量分析  71-72
    5.3.3 层间隔夹层定量分析  72-75
第六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75-87
  6.1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原理  75-77
    6.1.1 确定性建模方法  75-76
    6.1.2 随机建模方法  76-77
  6.2 储层模型的实现  77-84
    6.2.1 思路和流程  77
    6.2.2 网格设计及数据准备  77-79
    6.2.3 构造模型  79-81
    6.2.4 储层属性模型  81-84
  6.3 地质模型检验  84-87
结论与认识  87-88
参考文献  88-90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0-91
致谢  91

相似论文

  1. 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学研究与储层地质建模,P618.13
  2. 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TD164
  3. 山西沙曲煤矿三维地质模型及矿坑涌水量预测,TD742
  4. 露井联采边坡下保护煤柱留设与防护研究,TD824.7
  5. 欢2-14-16块大凌河油层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6. 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13
  7. 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特征,P512.2
  8.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红河105井区长8_1储层地质建模研究,P618.13
  9. Tarapoa区块M1油藏精细描述,P618.13
  10.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TD166
  11. 神经网络方法及储层动态模型的研究,P618.13
  12. 马东油田板O-板Ⅲ油组沉积学研究与储层地质建模,P618.13
  13. 构造活动对盐构造演化影响的比例化物理模拟,P542
  14. 大北气田低孔低渗裂缝性砂岩储层地质建模,P618.13
  15. 阿姆河盆地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评价,P618.13
  16. 锦屏一级左岸边坡与基础处理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研究,TV221.2
  17. 北京市通州区工程建设层地质建模与环境质量评价,P642
  18. 基于GIS技术的承德地区煤炭资源预测,P208
  19. 萨北油田萨葡油层三角洲砂体非均质性表征,P618.13
  20. 基于拉格朗日差分法的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P6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