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策略与认同——现代传媒与创造社“异军突起”

作 者: 王长征
导 师: 周海波
学 校: 青岛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创造社 现代传媒 文化资本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近代报纸、期刊和出版机构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体不但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场域的生发空间,还直接参与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传媒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存在方式和作家的生存方式。前期创造社正是在这种传媒语境中登场,依靠《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所造就的影响力,创造社实现了“异军突起”。论文引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力图对创造社与现代传媒的关系做出新的阐释。围绕解答创造社为何要选择利用现代传媒实现“异军突起”,怎样利用以及现代传媒对创造社有何影响等问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引入“文化资本”的概念后,论述了现代传媒是如何成为一种文化资本以及它的重要性,通过考察创造社面临的现代传媒困境与机遇,阐明创造社实现“异军突起”与改变现代传媒地位的一致性与可能性。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创造社对文化资本的积累与转换。首先论述创造社在拥有自己的现代传播媒体之前,是如何利用《学灯》等积累文化资本,以及这些资本是怎样在泰东图书局实现转换的。正是这种转换促成了创造社与泰东的合作。本部分还将着重指出创造社丛书出版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创造社为实现“异军突起”而采用的现代传媒的策略与运作手法。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引言  5-7
第一章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创造社  7-15
  一、建构与支配——现代传媒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场与文化资本  7-12
  二、困境与机遇——创造社与现代传媒  12-15
    1.困境  12-14
    2.机遇  14-15
第二章 文化资本的积累与转换——现代传媒与创造社的成立  15-24
  一、文化资本的积累——《学灯》、《Green》之于创造社  15-17
  二、文化资本的转换——泰东图书局之于创造社  17-24
    1.价值的转换——泰东与创造社的成立  18-20
    2.文化资本的升值——泰东与创造社丛书与期刊的出版  20-24
第三章 策略与运作——现代传媒与创造社的崛起  24-35
  一、纯文学期刊的市场定位  25-28
  二、创造社期刊市场卖点的制造  28-32
  三、新的文学观念的创造  32-35
第四章 陷落与流散——现代传媒对创造社的影响  35-42
  一、"文学理想"的陷落  35-38
  二、同人团体的流散  38-42
结语  42-43
注释  43-49
参考文献  49-5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2-53
致谢  53-55

相似论文

  1.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2.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3. 基于现代传媒传播方式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研究,G222.2
  4. 命运之契,I206.6
  5. 从五四青年文化看前期创造社,I206.6
  6. 侗族大歌歌师的生存困境与出路,J607
  7. 前期创造社作家思想与创作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I206.6
  8.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鸳鸯蝴蝶派,I207.42
  9. 艰难的出路——沈从文与现代传媒(1922-1929),I206.6
  10. 绝望的抗争与另类的救赎,I206.6
  11. 文化资本化运作下的仪式展演,C912.4
  12. 现代传媒与《学衡》的命运阐释,I206.6
  13. 现代传媒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I206.7
  14. 农村老年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C913.68
  15.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税务文化建设研究,F812.42
  16. 互联网与电视媒介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G642.0
  17. 在方向转换的途中—创造社转向初探,I206.6
  18. 基督徒文化资本的重塑,B978
  19.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重庆卫视品牌栏目研究,G222.3
  20. 从文化角度对霍桑《红字》的中文译本中宗教语篇的比较研究,I04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