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主要饵料微藻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作 者: 乔文文
导 师: 李赟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水生生物学
关键词: 微藻 18S rRNA ITS rRNA 种类鉴定 系统学分类
分类号: S9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选取收集在中国海洋大学藻种库中绿藻门的三个属(杜氏藻属、四爿藻属、小球藻属)、金藻门的两个属(等鞭藻属、巴夫藻属)、硅藻门的三个属(菱形藻属、褐指藻属、角刺藻属)的一些未明确其确切种类的饵料微藻,扩增并测定其核糖体18SrRNA序列以及部分藻株的核糖体5.8S rRNA和ITS序列,同时从基因库搜索相关微藻的基因序列,对这些微藻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为这些藻株的分类鉴定提供分子依据。扩增的绿藻门3个属的18SrRNA序列长度在1671-1729bp之间,分析结果如下:(1)杜氏盐藻属26株盐藻18SrRNA序列的GC含量最低为48.4%,最高为49.0%,在比对的1638个位点中,保守位点1531个,转换和颠换位点92个,插入或缺失位点15个,转换和颠换位点变异率为5.6%,插入或缺失位点变异率为0.9%。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6株盐藻可分为三大支,其中D.salina, D.bardawil,D.tertiolecta,D.bioculata,D.primolecta,D.parva共同聚类成一支, D.viridis和D.lateralis strain Nepal分别聚为一支。这与利用ITS1和ITS2进行分析的结果相似。根据序列多样性,7株未明确盐藻中,A43、A57、A83、A85和C43均与D.viridis亲缘关系最近,可以确定为D.viridis的不同株系。而根据18S rRNA序列分析,A121和A124聚类位置处于D.salina和D.viridis之间,根据ITSs序列,两者则与D.viridis更为接近。(2)四爿藻属19株18SrRNA序列GC含量最低为46.8%,最高为47.7%,在比对的1628个位点中,保守位点1551个,转换和颠换位点66个,插入或缺失位点11个,转换和颠换位点变异率为4.1%,插入或缺失位点变异率为0.7%。系统分析表明,四爿藻属19个序列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其中C75与T.striata的亲缘关系最近, C73、C74、C152与T.suecica strain KMMCC P-9和T.subcordiformis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C151可能属于T.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的一个株系。(3)小球藻属18SrRNA序列的GC含量最高接近50%,在比对的1756个位点中,保守位点1707个,转换和颠换位点49个,无插入或缺失位点,转换和颠换位点变异率为2.8%。种质库的CF126与C.sorokiniana亲缘关系最近。金藻门两个属的分析结果如下:(1)在比对的23株巴夫藻的18S rRNA序列1714个位点中保守位点1464个,插入或缺失位点70个,多态位点18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47个。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23个巴夫藻相应序列可分为4个大支,8个P.pinguis株系与1个P.pseudogranifera株系优先聚为一支,5个P.gyrans聚为一支,3个Pa. salina株系单独聚类成一支,来自种质库的藻株BF和P. viridis优先相聚又依次与P.virecens和P.lutheri相聚,结果表明,BF可能就是P. viridis的一个株系。(2)7株等鞭金藻的18S rRNA部分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在比对的1399个位点中,保守位点1341个,插入或缺失位点13个,多态位点45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个。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种质库的3011、8701与球等鞭金藻(I. galbana)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S18、S29与I. aff. galbana ’Tahitian isolate’亲缘关系最近。PCR扩增种质库的4株硅藻18SrRNA序列长度为1687-1726bp之间,与基因库已有的相关22条序列信息进行比较,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18S rRNA可将分属于菱形藻属、褐指藻属和角毛藻属的硅藻完全分开,其中来自种质库的B228和B253与三角褐指藻(P.triconutum)完全聚为一支,说明两者均为三角褐指藻的不同株系,而B13则与角毛藻属的微藻种C.gracilis完全聚类。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小新月菱形藻完全与三角褐指藻聚为一支,而并未与菱形藻属的新月菱形藻聚类,显示该微藻可能与三角褐指藻的亲缘更近。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0 前言  11-14
  0.1 海洋饵料微藻系统发生与进化研究的现状  11-13
    0.1.1 海洋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优点  11-12
    0.1.2 核糖体rDNA 在系统发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12
    0.1.3 海洋微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现状  12-13
  0.2 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13-14
第一章 绿藻类3 个属部分饵料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  14-32
  1.1 引言  14-15
  1.2 材料和方法  15-17
    1.2.1 实验材料  15
    1.2.2 实验方法  15-17
  1.3 结果与分析  17-29
    1.3.1 杜氏盐藻属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17-20
    1.3.2 杜氏盐藻属IT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20-23
    1.3.3 四爿藻属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23-26
    1.3.4 四爿藻属IT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26-27
    1.3.5 小球藻属(Chlorella)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27-29
  1.4 讨论与小结  29-32
第二章 金藻类2 个属部分饵料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  32-40
  2.1 引言  32
  2.2 材料和方法  32-33
    2.2.1 实验材料  32-33
    2.2.2 实验方法: DNA 提取、电泳检测、PCR 扩增及数据处理方法同前所述  33
  2.3 结果与分析  33-37
    2.3.1 巴夫藻属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3-35
    2.3.2 等鞭金藻属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35-37
  2.4 讨论与小结  37-40
第三章 硅藻类3 个属部分饵料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  40-49
  3.1 引言  40-41
  3.2 材料和方法  41
    3.2.1 实验材料  41
    3.2.2 实验方法:DNA 提取、电泳检测、PCR 扩增及数据处理方法同前所述  41
  3.3 结果与分析  41-47
    3.3.1 硅藻类18SrRNA 基因NJ 系统树及进化关系分析  41-42
    3.3.2 菱形藻属(Nitzschia)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42-44
    3.3.3 褐指藻属(Phaeodactylum)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44-46
    3.3.4 角毛藻属(Chaetoceros)18SrRNA 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  46-47
  3.4 讨论与小结  47-49
参考文献  49-54
致谢  54-5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55

相似论文

  1. 暗紫红毛菜分子系统学研究,Q941
  2. 海洋微藻的分离、无菌化和异养培养,S917.3
  3. 海洋微藻生长抑制微量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化学生态效应评价中的应用,R284
  4. 微藻DHA在几种烘焙产品中的应用,TS202.3
  5. 能源微藻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的实验与CFD模拟研究,Q949.93
  6. 微藻养殖信息采集与调控系统研究,S968.49
  7. 雨生红球藻内生蓝藻的发现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初步研究,Q945
  8. 高油脂微藻种质的筛选、鉴定及新品种培育,Q949.93
  9. 微藻固定实际烟道气中CO2的研究,X701
  10. 微藻光驱生物催化前手性羰基不对称还原研究,O643.32
  11. 海藻之间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X173
  12. 草甘膦对六种海洋微藻的毒性兴奋效应研究,X173
  13. 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X703
  14. 利用家禽粪便、纸浆和微藻泥生产甲烷、生物化肥和生物柴油,X703
  15. 固定高浓度CO_2的微藻的培育与筛选,X511
  16. 隐孢子虫分子检测技术及上海地区奶牛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S858.23
  17. 基于18S rRNA、16S rRNA、COⅠ、CoⅡ基因的蝗总科系统发育研究,Q961
  18. 郑州地区4种尸食性苍蝇mtDNA中COI基因序列的检测,Q78
  19. 郑州地区观赏鸟类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特征研究,S858.9
  20. 牦牛和食蟹猴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S858.9
  21. 某些啮齿目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遗传特征分析,S855.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水产动物饵料及其营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