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污水污泥和高浓度二氧化碳培养海洋微藻技术研究

作 者: 谢爽
导 师: 孟范平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剩余污泥 耐受性 光生物反应器 CO2固定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不断增长的化石燃料燃烧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尤其是C02浓度越来越高,从而引发了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和动植物灭绝等问题。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虽然人们在减少和抑制C02排放技术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然而,这些技术普遍存在着运行成本高和操作复杂等问题,制约了固碳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丰富的N、P、K等营养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利用污泥培养海洋微藻,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微藻培养基,而且生产的微藻还可作为化工原料,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基于这些原因,本研究从12种常见海洋微藻中筛选出一种耐酸性和耐高浓度C02的海洋微藻,用于C02的固定,同时采用污水污泥提取液作为微藻生长的氮、磷营养盐以降低固碳成本,在优化微藻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将微藻接种到螺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并测定了相应的固碳能力。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的基础上,比较了热碱法、超声波法和加碱超声波法对污泥营养盐的提取效果以及减量效果。结果表明,热碱法的适宜提取条件为pH=13、T=100℃、t=9h;超声波法的适宜提取条件为t=40min;而加碱超声波法在pH=13、pH=400W、t=20min时提取效果最好。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三种方法对污泥N、P的提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加碱超声波法~超声波法>热碱法,其中,超声波法对N、P的提取率分别达到33.48%、57.5%。综合考虑污泥N、P提取效果及后续微藻培养对pH值的要求,确定超声波法为污泥营养盐提取的最适方法。(2)采用微板吸光法测定了微藻在不同初始pH值的F/2培养基中的藻细胞密度变化,比较了各种微藻对H2SO4和HNO3所致酸性的适应能力;将耐酸性较强的微藻接种到培养基中,以75ml/min的流量连续通入体积分数为15%的C02,并以通入空气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微藻为对照,根据培养7d期间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筛选得到耐高浓度C02的藻种。结果表明,12种供试微藻中,以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pacifica)、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 Tseng)的耐酸性较强,可在初始pH=4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而纤细角毛藻是唯一能够耐受15%CO2冲击的藻种,培养结束后,15%CO2处理组的藻生物量达到对照组的102.47%。因此,纤细角毛藻在固定高浓度CO2和减缓温室效应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3)在污泥提取液和海水的混合液中,纤细角毛藻生长的最适条件为:通入10%CO2气体、污泥提取液和海水按照1:29比例混合、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60001x。(4)在自制10L螺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接种纤细角毛藻,在满足上述优化的生长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生物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接种量1×106cell/ml,循环流量1200ml/h,通入10%CO2流量为20ml/min。动态循环运行7d期间后,微藻生长情况良好,运行第5d的固碳速率最高,达到0.67 gCO2/L·d。同时,纤细角毛藻能够快速吸收混合培养液中的无机营养盐,运行7d后,NO3--N、NH4+-N、NO2--N、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2%、93.32%、77.48%和88.52%,混合液中N、P浓度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值的要求,直接排放不会对外部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总之,纤细角毛藻既有较强的耐酸性,同时又能够在浓度15%的CO2中正常生长,适于工业废气CO2的固定。利用污水厂剩余污泥作为纤细角毛藻的培养基质,既能降低微藻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因此,将污泥利用与微藻固碳相结合的技术,在降低工业CO2排放和减缓温室效应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二化螟和大螟对Bt水稻耐受性差异研究,S435.112.1
  2. 基于注意网络测试任务的酒精摄入对注意功能的影响,B841
  3. 蛋白酶A敲除对工业啤酒酵母生理代谢和发酵的影响,X792
  4. pH影响食品废弃物和剩余污泥联合发酵产酸及发酵液用于生物合成聚羟基烷酯的研究,X792
  5. 功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固定CO2中的应用,X701
  6. 绿僵菌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76
  7. 大肠杆菌莽草酸代谢途径的相关研究,R284
  8. 草甘膦对六种海洋微藻的毒性兴奋效应研究,X173
  9. 蛋白核小球藻固定高浓度CO_2的试验研究,X173
  10. 剩余污泥的电离辐射处理研究,X703
  11. 污泥内碳源增效释放及水解液氮磷去除的试验研究,X703
  12.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与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研究,X703
  13. 嗜热酶溶解技术处理污泥发酵产氢研究,X703
  14. 调整运行参数和添加水丝蚓对活性污泥水处理系统的影响,X703
  15. 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TM911.4
  16. 大型海藻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对两种海洋微藻克生效应的初步研究及克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X55
  17. 微波场中剩余污泥和洗煤废水絮凝沉降的试验研究,X703
  18. 自热高温好氧消化处理剩余污泥实验研究,X703
  19. 微生物燃料电池法污泥消化与产电实验研究,X703.1
  20. 水力空化法破解剩余污泥的实验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