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徽州祠堂建筑空间研究

作 者: 沈超
导 师: 苏继会
学 校: 合肥工业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徽州祠堂 空间特点 主导因素 保护 走向
分类号: TU-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徽州古建筑,徽州祠堂的研究是国内外业内一直都较为关注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两年多的文献学习和多次在皖南古徽州地域大部分祠堂的实地调研,对当地徽州祠堂的现状和发展颇为关注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思考:徽州祠堂的总体现状如何?其产生和发展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徽州祠堂在建筑空间层面上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我们的建筑设计有何参考价值?徽州祠堂的发展趋势,其走向如何?因此从整体上把握徽州祠堂现状,研究主导徽州祠堂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徽州祠堂的空间特点,并借以寻找一种更好的保护祠堂建筑的办法,将是一个颇有价值与意义深远的课题,这也正是笔者选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试图徽州祠掌建筑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调研中的十几个具体的徽州祠堂作为案例论证,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社会生活等视点分析当地徽州祠堂的生成原因、存在意义、发展走向及其空间特点进行了初部探索。本论文整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现场调研案例资料。这一部分为本文的分析论述提供实物论据支持,笔者认为这一部分通过对古徽州区域歙县、黟县、绩溪、祁门、休宁、黄山市等十几个祠堂的现场考察调研而整理的资料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理论研究与分析。通过对课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需要重点理解和把握的两个主要理论是风水学理论和宗族学理论。因此本文通过对众多学者、学长们对该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消化。然后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对调研的徽州祠堂现状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归纳,进而对该地域祠堂建筑空间形态的特点,及主导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发散思维。结合上述实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的成果,对徽州祠堂建筑保护和发展寻找一条新的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致谢  8-12
第一章 绪论  12-20
  1.1 课题来源  12
  1.2 课题界定与背景  12-16
    1.2.1 徽州的自然条件与区划变迁  12-13
    1.2.2 徽州的人口组成与文化渊源  13-14
    1.2.3 徽州古建筑的空间总述  14-16
  1.3 课题研究现状  16-18
  1.4 研究方法和步骤  18-19
    1.4.1 理论研究  18
    1.4.2 调研考察  18-19
    1.4.3 分析与归纳  19
  1.5 论文框架结构图  19-20
第二章 徽州祠堂建筑现状  20-29
  2.1 徽州的自然人文现状  20-22
    2.1.1 徽州文化的形成、扩散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0-22
    2.1.2 徽州文化典型景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2
  2.2 徽州古祠堂的现状  22-29
第三章 权力空间——宗族逻辑与空间逻辑的完美结合 ——祠堂建筑空间与宗族观念  29-36
  3.1 祠堂建筑的宗族功能介绍  29-31
  3.2 徽州祠堂空间与宗族权力空间的呼应关系  31-32
  3.3 宗祠分类  32-34
    3.3.1 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来划分  32-33
    3.3.2 根据祭祀对象不同来划分  33-34
  3.4 祠堂中的权力实践  34-36
第四章 井然有序——徽州文化影响下的祠堂建筑空间秩序——祠堂建筑空间与徽州文化  36-42
  4.1 徽州文化与建筑空间  36-41
    4.1.1 "齐家"观念促成了祠堂空间的统一  37-38
    4.1.2 "三纲五常"限定了祠堂建筑空间次序  38-39
    4.1.3 祭祖观念决定了祠堂建筑空间布局模式  39-40
    4.1.4 礼制观念限定了人的活动空间  40-41
  4.2 文化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  41-42
第五章 天人合一——祠堂空间中的古代朴素自然观念 ——以南屏祠堂为例  42-48
  5.1 "风水"的含义  42-43
  5.2 祠堂环境  43-48
    5.2.1 自然环境对祠堂在村落形成中的影响  43-44
    5.2.2 祠堂与村落外部空间结构  44-46
    5.2.3 祠堂与居民住宅  46-48
第六章 因地制宜——祠堂空间对自然条件的完美反映——祠堂建筑装饰空间与自然环境  48-55
  6.1 祠堂空间的砖、木、石特点的形成与发展  48-49
  6.2 祠堂空间的地域装饰特点  49-55
    6.2.1 徽州砖雕  49-51
    6.2.2 徽州石雕  51-52
    6.2.3 徽州木雕  52-55
第七章 祠堂建筑的保护走向  55-59
  7.1 祠堂保护  55-56
    7.1.1 祠堂保护现状  55-56
    7.1.2 拓展一种新的祠堂保护模式——成立祠堂保护基金会  56
  7.2 走向  56-59
    7.2.1 消失  57-58
    7.2.2 延续  58
    7.2.3 新生  58-59
结语  59-60
参考文献  60-64
附录  64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2.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3.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4.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5.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6.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7.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8.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4.1
  9.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0.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11. 酵母抗冻性研究及其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TS213.2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13. 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035
  14.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15. 羊种布鲁氏菌16M优势蛋白抗原的鉴定,S852.61
  16. 栖霞山景区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Q948
  17.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18.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S511
  19.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全菌结合类M蛋白亚单位灭活疫苗的研制,S858.28
  20.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保护性抗原的鉴定,S855.11
  21. 普洱绿茶精粉对反式脂肪酸副作用的保护作用,R285.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