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RS和GIS的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作 者: 娄丹丹
导 师: 徐刚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易损性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ArcGIS RS
分类号: P208;P2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0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质灾害风险是指地质灾害活动极其对人类破坏损失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机会与破坏损失程度,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反映。本文根据重庆市北碚城区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历史地质灾害现状及特征,构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分区,据高分辨率的RS图像应用IDAIS对研究区的易损类型进行解译和研究区的易损性评价和分区,并与实际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全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及类型和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相关方法几个方面。第三部分为基于GIS的北碚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介绍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概况:研究区地理位置、历史地质灾害现状及发育特征。构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并应用ArcGIS建立各个评价因子图层。应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H=W1X1+W2X2+…+WmXm模型在ArcGIS中实现危险性评价(即属性数据的综合叠加)。第四部分为基于RS的研究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的承灾体属性特征分析及本次评价承灾体类型的选取;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简介;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解译及研究区RS影像的选取和应用ERDAS IMAGINE 9.1软件进行研究区覆盖类型解译的步骤;构建研究区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分析模型V(u)=(?)E(d)iF(S)i和城市易损性的社会承灾能力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及风险分区。构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R=0.5×H×0.5×P,进行了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性分析和分区,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与讨论。第六部分为主要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1 前言  8-16
  1.1 研究区概况  8-9
    1.1.1 选题背景  8-9
    1.1.2 选题意义  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3
    1.3.1 国外研究现状  9-1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3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6
    1.4.1 研究思路  13-14
    1.4.2 研究方法  14-15
    1.4.3 技术路线  15-16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16-19
  2.1 地质灾害  16
  2.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6-19
    2.2.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  16
    2.2.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  16-17
    2.2.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及类型  17
    2.2.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  17-19
3 基于GIS的北培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9-29
  3.1 研究区地质灾害概况  19-21
    3.1.1 滑坡发育特征  20-21
    3.1.2 危岩崩塌发育特征  21
    3.1.3 泥石流发育特征  21
  3.2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21-23
    3.2.1 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22-23
    3.2.3 北培城区地质灾害危险度分级  23
  3.3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  23-29
    3.3.1 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  23-24
    3.3.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24
    3.3.3 数据运算及空间分析  24-27
    3.3.4 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结果  27-29
4 基于RS的研究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29-37
  4.1 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29-30
    4.1.1 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的承灾体属性特征分析  29
    4.1.2 现代遥感技术简介  29-30
  4.2 研究区承灾体类型解译  30-35
    4.2.1 解译方法  31-35
  4.3 研究区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分析模型  35-36
  4.4 城市易损性的社会承灾能力分析  36-37
5 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及风险分区  37-39
  5.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  37-38
  5.2 验证与讨论  38-39
6 主要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2. 基于.NET平台和ArcGIS Engine的土壤污染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X833
  3. 基于ArcGIS Server的农区水质遥感反演信息系统构建研究,S127
  4. 基于GIS的青海广播无线覆盖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P208
  5.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6. 基于JAX-RS的面向资源架构应用研究,TP393.09
  7. 中央空调远程维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设计,TB657.2
  8.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纠错码算法仿真研究与实现,TN911.22
  9. 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研究,TN915.09
  10. 辽河河口区河网生态修复技术空间配置方法研究,X171.4
  11. 基于WebGIS的地理信息支撑技术在水质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208
  12. 星载一体化小卫星高可靠通信编码技术研究,TN927.2
  13. 宁强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P694
  14. 略阳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典型灾害形成机理研究,P694
  15. 黄陵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P694
  16. 略阳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及典型群测群防点致灾效应研究,P694
  17. 基于组态王的电力安全风险体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73
  18. 空天对地观测资源协同任务规划关键技术研究,V474.26
  19. 某铁路沿线黄土工程特性与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U212.22
  20. 通脉颗粒对家兔PTCA术后再狭窄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R285
  21. 基于嵌入式的停车场车位自动化管理系统与诱导系统的设计,TP31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 > 测绘遥感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