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作 者: 李晶晶
导 师: 瞿堃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关键词: 师生交往 虚实结合 师生交往网络平台 交往模式
分类号: G645.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9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师生交往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久远、人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课题,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很早就注意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可以说,师生交往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更影响着师生的发展。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市场经济、国际竞争等的高速发展,都对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得不到足够的认识,更别说受到重视。由此导致教育的性质和教育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尤其反映在师生现实交往单一狭隘乃至缺失以及直接导致的师生关系异化等问题上。而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并改变着高校师生的生活特别是人际交往方式,已经有一部分勇于探索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网络社会”生活,并尝试通过网络和学生交往,利用EMAIL、MSN、QQ、博客、BBS等网络沟通方式与学生交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说师生网络交往的普及率还较低,也没有一套系统有效的师生网络交往经验模式。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改善师生交往的异化缺失状态,除了当前我们能做的培养师生重视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外,还迫切需要为师生交往构建多元的交往渠道,而依靠信息技术来达成这点不失为一条良策。信息技术能为师生交往创建一个广阔的虚拟交往空间,师生可以选择多元便利的方式进行交流,这里的“虚拟”是和“实在”相对的,并非指虚假的交往,而是非实在的、非面对面的交往。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就是整合,将看似孤立实际相关的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整体。师生交往也是如此,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共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整合成一个立体化的师生交往空间,存在于师生彼此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构建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来改善当前师生交往的现状,最终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全面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第1章 绪论  10-17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0-11
  1.2 国内外师生交往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11-15
    1.2.1 关于师生观的研究  11-13
    1.2.2 国内外关于教学交往的研究  13
    1.2.3 国内外关于网络时代师生交往的研究  13-15
  1.3 研究内容、意义、思路与方法  15-17
    1.3.1 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6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7
第2章 当前高校师生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17-26
  2.1 当前高校师生交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7-22
    2.1.1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7
    2.1.2 对当前高校师生交往现状的整体分析  17-20
    2.1.3 对当前高校师生网络交往现状的分析  20-22
    2.1.4 调查研究的结论  22
  2.2 对当前高校师生交往现状的反思  22-26
    2.2.1 当前高校师生交往缺失和异化的具体表现  22-23
    2.2.2 当前高校师生交往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反思  23-26
第3章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构建  26-69
  3.1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内涵分析  26-28
    3.1.1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基本概念理解  26-27
    3.1.2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特征分析  27-28
  3.2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构建的支撑理论  28-37
    3.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8-29
    3.2.2 交往理论  29-31
    3.2.3 建构主义理论  31-34
    3.2.4 混合学习理论  34-37
  3.3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师生交往模式的构建原则  37-38
    3.3.1 民主与平等  37
    3.3.2 真诚与尊重  37-38
    3.3.3 交互与互惠  38
  3.4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功能设计  38-40
    3.4.1 延伸现实课堂教学  38
    3.4.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8-39
    3.4.3 教会学生学习  39
    3.4.4 教会学生成人  39
    3.4.5 深化师生之间的感情  39
    3.4.6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9-40
    3.4.7 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40
  3.5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构成要素  40-45
    3.5.1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主体及其角色设计  40-42
    3.5.2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的内容  42-43
    3.5.3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的类型及工具  43-44
    3.5.4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技术环境支持  44
    3.5.5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人文环境支持  44-45
  3.6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技术平台的构建  45-59
    3.6.1 师生交往网络平台的需求分析  45-50
    3.6.2 网络师生交往平台的设计思路  50-51
    3.6.3 师生交往网络平台的模块及功能分析  51-58
    3.6.4 高校师生网络交往平台的技术实现  58-59
  3.7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师生交往过程  59-64
    3.7.1 影响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的几种心理效应  59-61
    3.7.2 高校师生现实课堂交往的过程  61
    3.7.3 高校师生网络交往的过程  61
    3.7.4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的交往过程  61-64
  3.8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实施策略  64-69
    3.8.1 师徒策略  64-65
    3.8.2 教师引导策略  65-66
    3.8.3 师生合作策略  66-67
    3.8.4 师生评价反思策略  67-69
第4章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应用研究  69-75
  4.1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效果验证  69-71
    4.1.1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试用对象的选取  69
    4.1.2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效果验证试验的实施  69
    4.1.3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试用后对试验对象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69-71
    4.1.4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试用后对试验对象的观察、访谈及分析  71
  4.2 高校师生虚实结合交往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71-75
    4.3.1 师生网络交往促进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72
    4.3.2 师生网络交往促进师生课堂交往,扩宽课堂教学空间  72-73
    4.3.3 师生网络交往促进师生日常交往  73
    4.3.4 师生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整合,最高效的促进师生双方的发展  73-75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75-79
  5.1 研究结论  75-76
  5.2 研究展望  76-79
    5.2.1 校本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性支持  76-77
    5.2.2 丰富教师培训内容,增强其综合素质  77-78
    5.2.3 基于校园网的师生交往平台的应用  78-79
参考文献  79-82
附录  82-93
致谢  93-94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编教材  94

相似论文

  1. 小学课堂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问题研究,G622.4
  2. 高校师生关系及师生交往状况调查研究,G456
  3. 基于Web2.0的高校师生交互平台研发,TP393.02
  4. 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交往现状调查及分析,G715.1
  5. 网络环境下新疆高校的师生交往研究,G645.6
  6. 中小学交往活动学习研究,G632.4
  7. 高中化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调查研究,G633.8
  8. “QQ秀”虚拟服装产品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9. 3-8年级学生师生交往的需要及情境反应的发展研究,G635.6
  10. 师生交往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G641
  11. 小学师生日常交往问题研究,G625.6
  12. 空纳万境,I561
  13. 研究生与导师手机短信交往研究,G206
  14. 研究生师生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G643
  15. 高校本、硕师生交往目的与方式现状研究,G645.6
  16. 师生交往场域中的教师权力研究,G632.3
  17. 课堂师生交往中的教师语用失误研究,H030
  18. 促进师生交往的教师言语行为研究,G632.42
  19. 基于浙江民营企业典型案例的自主创新范式研究,F276.5
  20. 高中课堂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及对策研究,G63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