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管理层收购法律问题研究

作 者: 杨海涛
导 师: 李燕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信托 企业国有产权
分类号: D92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所谓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管理层人员以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获取公司控制权为目的,通过自有资金以及大量外部债务及权益性融资,对自身任职之公司进行收购的法律行为。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后来在不长的时间里扩展到美国、欧洲大陆以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不过世界各国进行管理层收购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比如:英国管理层收购的产生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因是政府推动的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运动;而美国进行管理层收购一是因为众多企业进行剥离与拆分,二是因为大量企业进行战略性收购以及剥离非核心业务等。而我国进行管理层收购的重要原因则是它对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具有积极作用。公司完成管理层收购后,管理层获得目标公司股权,成为公司新的股东、所有者,所以它有助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问题。因此,虽然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出现、发展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大小企业进行了管理层收购。不过,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加之我国金融制度以及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造成了企业进行管理层收购的种种困难,影响了该种收购方式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所遭遇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法律建议,希望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发展贡献薄力。本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论述了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法律理论。由于管理层收购的概念一直以来并没有定论,所以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所作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接着,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的特征,认为它具有:收购主体特定、收购融资的高财务杠杆性以及收购目标是改变公司控制权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对管理层收购所下的定义。本文在接下来介绍了管理层收购理论基础的几种代表性理论。以管理层收购后企业原股东获得的溢价收入以及企业绩效改善的来源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将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分为两派:其一是财富创造论,该派认为上述溢价收入以及绩效改善来自管理层收购所创造的新价值;另一个被称为财富转移论,该派认为企业原股东的溢价收入来自于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损失,而收购后企业的收益则来自于对企业债权人以及原股东利益的剥夺和对税收的规避。财富创造论具体又包括代理成本理论、产权激励理论、共享经济理论等理论观点。而财富转移论则包括避税说和信息不对称说等。本文在对以上各种理论进行论述、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进行管理层收购后公司绩效的提高既可能来自于财富的创造,又可能来自于财富在不同群体中的转移,还有可能是上述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部分论述管理层收购在各国的发展概况以及对其的法律规制。在此部分,本文选取了英国、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俄罗斯作为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的代表,简要论述了管理层收购在英、美、俄的发展概况和法律规制。进而得出结论:英美等国家进行管理层收购的社会经济背景为:市场经济体制成熟而且规范,企业产权明晰,有良好的市场信用,法律体系完善,有较发达的人力资本市场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及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和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使管理层收购有着清晰的内涵,在其推行过程中有一整套规范的制度安排及实施机制,促进了管理层收购实施的成功;而处于经济体制变革、社会转型阶段的国家,市场发育程度低,缺乏成熟的法律规范体系,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政府有较多的干预,而这些干预是否都是恰当的则难以保证。接下来,本文着重介绍了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及法律规制。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尝试期,1999年至2000年底;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期,2001年3月至2003年初;第三阶段是整改期,2003年中期至今。在我国管理层收购不长的发展时间里,国家陆续颁布、施行了一系列法律制度用以规范管理层收购行为,它们包括:《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本文对上述法律制度对管理层收购产生的影响在此部分作了简要分析。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所遭遇的法律问题。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问题,第一,收购主体涉及的法律问题;第二,收购融资涉及的法律问题;第三,收购企业国有产权遇到的法律问题等。首先,我国管理层收购主体的形式主要有:以职工持股会作为收购主体、管理层以自然人身份作为收购主体和以“壳公司”作为收购主体等。不过,由于以这三种形式进行收购都有可能遇到不少法律问题,所以本文在此部分对这三种形式在收购时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均进行了论述。其次,在收购融资涉及的法律问题部分,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国外的主要融资方式,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融资等。接着着重论述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方式以及它们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管理层个人自有资金以及凭借个人信用借贷融资、通过职工持股会融资、通过股权质押贷款方式融资、以信托的方式融资和政府优惠型融资。最后,在收购企业国有产权遇到的法律问题部分,本文首先论述了国有产权转让定价问题,指出虽然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均规定应当按照每股净资产值确定转让底价,但是这种定价方式其实存在不合理性。接下来,本文又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进行了简评。先论述了其中的有益规定,比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交易制度、竞买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等。然后指出了不足之处,如:禁止大型国企的管理层收购、禁止管理层收购以信托方式进行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等。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笔者对管理层收购所涉及法律问题的若干建议。在此部分,笔者首先提出了对管理层收购立法原则的建议。具体而言,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立法应当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另一个是利益平衡原则。接下来,笔者分别针对本文第三部分论述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法律建议。对于收购主体的法律问题,笔者认为以信托方式作为收购主体能较好解决该问题,因此简要论述了以信托方式作为收购主体的优势、主要模式以及对信托的法律建议。然后,笔者论述了对收购融资所涉及法律问题的建议。具体包括:建议逐步放宽商业银行贷款的限制,允许投资者向银行贷款用于股权投资;逐步降低公司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的条件;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积极推出多种融资工具,扩大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管理层收购后的融资退出机制等。最后,对于收购企业国有产权的法律建议主要包括:通过将公开交易与竞价作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前置程序、建立主导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评估与定价的特别制度等方法来解决定价问题;不断完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披露制度;废止《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中不当规定等。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7
Abstract  7-9
引言  9-10
一、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法律理论  10-17
  (一) 管理层收购的概念考察  10-12
  (二) 管理层收购的特征分析  12-13
  (三) 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考察  13-17
二、管理层收购在各国发展概况及法律规制  17-22
  (一) 管理层收购在英国的发展概况及法律规制  17-18
  (二) 管理层收购在美国的发展概况及法律规制  18-19
  (三) 管理层收购在俄罗斯的发展概况及法律规制  19-20
  (四)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及法律规制  20-22
三、管理层收购在我国遭遇的法律问题分析  22-31
  (一) 管理层收购主体涉及的法律问题  23-25
  (二) 管理层收购融资所遭遇的法律问题  25-28
  (三)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遇到的法律问题  28-31
四、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法律规制的建议  31-41
  (一) 管理层收购立法原则的建议  31-33
  (二) 对管理层收购主体问题的法律建议——运用信托方式解决管理层收购的主体问题  33-35
  (三) 对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的法律建议  35-38
  (四) 对管理层收购企业国有产权的法律建议  38-41
结语  41-43
致谢  43-44
参考文献  44-45

相似论文

  1. WS公司资金信托增资扩股融资方式研究,F832.49
  2. 论我国隐名股东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3.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法律制度的研究,F832.49
  4. 论信托合同的识别,D922.282
  5.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922.28
  6. 我国私募基金组织形式的法律探究,F832.51
  7. 商业信托商主体地位研究,D922.282
  8. 洋山深水港的项目融资模式探讨,F552.3
  9. 专利信托法律研究,D922.282
  10. 论农村土地信托,D922.282;F301
  11. 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研究,F832.51
  1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税收问题研究,D922.22;F812.42
  13. 房地产融资新渠道实践探讨,F293.3
  14. 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我国廉租房融资模式创新,F832.49
  15. 信托计划项目融资研究,F832.49
  16. 新形势下我国信托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F832.49
  17. 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我国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F293.3
  18. 中国信托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F224
  19.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土地流转模式研究,F321.1
  20. 国际环境法上的对世义务研究,D996.9
  21. 信托模式下业主委员会制度的重构,D923.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