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石夫《第二新疆组曲》技法形态研究

作 者: 黄莎
导 师: 刘之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石夫 《第二新疆组曲》 音列 旋法 节奏 调式综合
分类号: J6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钢琴作品《第二新疆组曲》由《塔里木人》、《D弦上的歌》、《夜曲》及《鹰笛之舞》四个乐章构成。这部作品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石夫于1976年创作的一部较具民族性的作品。本文将立足于具体的形态分析,以作品本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创作处于将民族特色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的形态与观念相结合的探索发展时期,我国许多作曲家致力于将音乐创作民族化。在老一辈作曲家的影响下,涌现了许多中青年作曲家创作的优秀作品。这部获1986年上海国际钢琴曲比赛中型作品三等奖的作品,无论是音高素材及和声材料的组织,还是节奏、调性的处理上,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有五个方面:首先,是对乐曲体裁的概述;其次是对各乐章旋律结构形态的分析,组曲中每个乐章的音阶素材选取都很有特点,精心设计的音阶来源于民族调式又不局限于其,旋律的进行又一定程度地保留了传统民间音调的特征,从而让人既感新颖,又不失亲切;接下来是对节奏的分析,这里将统计各乐章使用的节拍类型、数量,新疆地区音乐共有的节奏节拍特征,以及这些节奏对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第四部分是和声层面的分析,分别讨论作品的和弦类型、和弦序进方式;最后是作品的调性分析,涉及相关的调式形态与调性运动方式。在本文中曲式部分并未涉及是因为这部组曲各乐章较多地采取传统的范型结构,特点并不突出,其分析意义不大,故未将它作为研究对象。文章拟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分析论述,以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中国多声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1.概述  6-8
2.《第二新疆组曲》本体研究  8-46
  2.1 作品体裁概述  8
  2.2 旋律分析  8-21
    2.2.1 音高素材  9-15
    2.2.2 旋法类型  15-21
  2.3 节奏分析  21-25
    2.3.1 由手鼓节奏演变的舞曲风格  21-23
    2.3.2 频繁的变换拍子和混合拍子  23-25
  2.4 和声分析  25-36
    2.4.1 和弦类型  25-30
    2.4.2 和弦的序进  30-36
  2.5 调性分析  36-46
    2.5.1 调式综合现象  37-43
    2.5.2 调性运动  43-46
3.结语  46-48
参考文献  48-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研究,J613.1
  2. 现代音乐“节奏形态”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现实意义,J605
  3. 面向情感的电影背景音乐分类方法研究,TP391.1
  4. 基于MRPⅡ、JIT、TOC的在制品管理系统理论研究及设计开发,TP311.52
  5. 音乐信号节奏信息实时获取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TN912.3
  6. “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J614.5
  7. 视觉设计的乐感研究,J524
  8. 爱·摩·福斯特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象征主义和节奏解读,I561.074
  9. 女子排球中控制节奏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G842
  10. 不同节奏音乐对骑车锻炼者心境和主观用力感的影响,B845
  11. 浙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心理,J212
  12. 视觉艺术形式效能心理分析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523.5
  13. 影视动画中的节奏研究,J905
  14. 肖邦音乐对愉悦性的表现方式初探,J624.1
  15. 玛祖卡舞曲节奏在肖邦音乐作品中的运用,J605
  16. 浅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二重唱,J616
  17. 保罗·兴德米特音乐作品中结构思维研究,J624.1
  18. 现代音乐视唱教学研究,J613.1-4
  19. 巴托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研究,J624.1
  20. 河曲民歌的语言特色,J607
  21. 论诗歌朗读的节奏,G633.3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 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 > 钢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