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李媛媛
导 师: 曾勇;李晓梅;刘晓敏
学 校: 昆明医学院
专 业: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药物治疗依从性 心理社会因素
分类号: B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了解心理社会因素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08年10月-2009年4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抑郁症患者中愿意接受访谈者129人。以自编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1.抑郁症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30.2%,不完全依从率为69.8%。2.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文化水平、月收入的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没有统计学差异。3.有无宗教信仰及公费医疗、是否合用抗抑郁中药的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没有统计学差异。4.诊断为“抑郁症”和“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没有统计学差异。5.病程的长短与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没有统计学差异。6.药物服用的天数对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与依从性呈负相关。7.治疗方案的复杂程度(如服药次数、品种、时间等)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后者呈显著正相关。8.复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后者呈显著正相关。9.治疗方案与工作和生活的冲突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与后者呈显著负相关。10.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更换治疗地点、不依从原因的多少、卫生服务的便利、医患关系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知觉到治疗的效果、治疗中遇到的困难的多少以及不同的社会支持度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1.不同的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的治疗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与后者呈显著正相关。12.不同程度的患者的对疾病本身及其治疗的知识结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均与后者呈正相关。13.患者对复诊的接受程度自与我效能和反应效能的交互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知晓程度与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有显著交互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患者感知的生活和工作同治疗的冲突与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有交互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14.logistic回归分析中,诊断、治疗方案本身、复诊、知觉到治疗的效果、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1.抑郁症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30.2%,不完全依从率为69.8%。2.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文化水平、月收入、病程、家庭经济状况、不依从原因的多少、卫生服务的便利、医患关系、治疗中困难的多少、总的支持以及主观支持不同的患者,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无有意义的差异。3.诊断为“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比单纯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依从性好。4.服药天数越长,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就越差。5.治疗方案的复杂程度以及对治疗方案接受程度对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影响;认为治疗方案复杂、对治疗方案接受程度低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低于那些认为治疗方案不复杂且对治疗方案接受程度高的患者。6.对复诊的接受程度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复诊的接受程度高者,其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复诊的接受程度低者。7.认为生活和工作与治疗方案冲突的程度不同的患者,其治疗依从性不同;认为冲突大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低于认为冲突小的患者。8.知觉到治疗效果越好的患者,其治疗依从性越好。9.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越高者,其治疗依从性越好。10.客观支持越多者,其治疗依从性越好;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者,其治疗依从性越好。11.对疾病本身及其治疗的知晓越好者,其治疗依从性越好。12.患者对复诊的接受程度越高,其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越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知晓程度越高,其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越高;患者感知的生活和工作与治疗方案的冲突越少,其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越高。13.诊断为“抑郁症伴焦虑”者、服药天数短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高者、感知治疗方案的冲突性低者、对复诊的接受程度高者、知觉到疗效好者、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高者、客观支持多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好者、对疾病本身及其治疗的知识结构高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第一部分 引言  11-25
  一、流行病学资料  11
  二、抑郁症的危害  11
  三、治疗依从性的现状  11-14
  四、研究的问题  14
  五、研究的目的  14-15
  六、文献复习  15-25
第二部分 对象和方法  25-30
  一、研究设计  25
  二、研究对象  25
  三、抽样和样本  25
  四、研究工具  25-30
第三部分 结果  30-53
第四部分 讨论  53-63
第五部分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71
附录  71-79
综述  79-93
  参考文献  89-93
致谢  93

相似论文

  1. T细胞免疫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抽动障碍关系的研究,R749.94
  2.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R749.2
  3. 影响不孕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的研究,R395.5
  4. 伴与不伴ODD的ADHD儿童心理社会因素和5-HTTLPR、MAOA-μVNTR的关联分析,R749.94
  5. 冠心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R541.4
  6. 产后抑郁心理社会因素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R749.4
  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R593.22
  8. 社会心理因素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R744.51
  9. 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征研究,R749.7
  10. 应用营养支持配合经络按摩改善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R473.2
  11. 基于提高心理社会应对能力的预防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训练教程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B844.2
  1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相关研究,R775
  13.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研究,R749.99
  14. 飞行员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B845
  15. 强迫症心理社会因素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R749.7
  16. 支气管哮喘病人心理干预的探讨,R395
  17. 应激多因素作用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R395
  18. 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B846
  19. 心理社会因素与IVF-ET治疗结局及卵泡成熟的相关性研究,R714.8
  20. 中医科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现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R749.9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