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协同降低血压、血压波动性及器官保护作用

作 者: 郑翔
导 师: 苏定冯
学 校: 第二军医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坎地沙坦 血压 血压波动性 器官损伤
分类号: R5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血压病发生率高,在中国成人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高达18%,目前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自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批抗高血压药物用于临床以来,已经有大批的抗高血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高血压防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依靠抗高血压药物。但由于高血压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随着时间推移,使用单一药物治疗高血压渐渐开始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在临床使用的各类防治高血压的药物中,部分药物虽然能够控制血压,但仍旧不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现象。严峻的形势促使我们开展更深入研究。高血压病引发的并发症究其根本原因是靶器官损伤,损伤的程度不仅与血压水平关系密切,同时也存在多个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证明,血压波动性升高普遍存在于高血压病人和高血压动物中,可以直接导致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伤。鉴于高血压及其导致的并发症的严重后果,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非常重视。目前采用的单一药物治疗虽然简便、花费少,但它有一定局限性,有许多缺点如血压控制率低(仅45-50%的病人血压在单一药物治疗时得到控制)、不良反应多、有并发症的情况下限制了某些药物的应用等。所以临床医生主张个体化治疗,但由于其成本高,实施复杂等因素无法开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血压患者呈逐年增长态势,防治高血压急需新手段。相对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联合给药有着疗效确证使用面广,实施方便成本低,给药剂量小,副作用少,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在众多高血压治疗方案中异军突起。协同作用作为联合给药的基础,能减少给药量,并且能扩大适用范围。那么两种或多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在控制血压水平时存在的协同作用是否可以改善靶器官损伤?在何种比例下协同作用最明显?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病人是否存在着相似的作用?本实验选用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研究这两种抗高血压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目的在于发现这两种药物最大的协同作用,使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成为继药物自身疗效之外的另一有效靶点。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16周龄雌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20只,随机分为22组,每组10只,通过胃瘘管给予药物。氨氯地平单用组:氨氯地平原料药0.5,1.0,2.0,3.0 mg/kg;坎地沙坦单用组:坎地沙坦原料药1.0,2.0,3.0,4.0,6.0,7.0 mg/kg,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坎地沙坦原料药0.5+1.0,0.5+2.0,0.5+4.0,1.0+1.0,1.0+2.0,1.0+3.0,1.0+4.0,1.0+6.0,1.0+7.0,2.0+1.0,2.0+2.0,2.0+4.0 mg/kg,药物溶解于0.8%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经胃瘘管给予。血压记录从给药前1小时开始到给药后第6小时结束。记录SBP、DBP、HP、SBPV、DBPV、HPV后处死动物,每组动物均10只。以q值法评价急性给药后两药对SHR降压,稳定血压的协同作用。第二部分:采用两肾一夹(2KIC)高血压大鼠55只,雄性,做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9~10只。根据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急性实验结果的合适比例设定分组,分别给予溶剂对照、氨氯地平单用(1mg/kg)、坎地沙坦单用(2mg/kg)、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联合用药(0.5+1,1+2和2+4 mg/kg),药物溶解于0.8%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经胃瘘管给予。血压记录从给药前1小时开始到给药后第6小时结束。记录SBP、DBP、HP、SBPV、DBPV、HPV后处死动物。以q值法评价急性给药后,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降压的协同作用。第三部分:根据急性实验结果的合适比例,75只16周龄的雄性SHR随机分为6组:正常饮食对照、氨氯地平单用(1mg/kg/day)、坎地沙坦单用(2mg/kg/day)、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联合用药(0.5+1,1+2和2+4 mg/kg/day),将药物按动物每日的食料量掺入大鼠标准饲料中,让动物自行食用,喂养五个月。对照组动物则食用不加药物的大鼠标准饲料。喂养结束,将动物动脉插管,清醒状态下记录6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指标测定完成后,动物断头处死,取心脏、主动脉和肾脏进行大体形态学测定。计算左心室重和体重比(LVW/BW),心脏重和体重比(HW/BW),右肾重和体重比(RKW/BW),以及胸主动脉重和长度之比(AW/length)。结果1、对比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单次使用的效果,氨氯地平降压效果较强,作用持久,坎地沙坦降压效果相对较弱,平稳降压时间较短。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急性联合给药的12个组中,随着给药量的增加,降压效果依次增强,但协同作用逐渐减弱。实验筛选的各个复方配比中,根据q检验结果,当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剂量比为1:2时协同作用最大,其他各组协同作用随着剂量比例偏离1:2而逐渐减小。说明两药合用可以增强单药的降压效果,延长单药的降压时间,增强降压的作用。确证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合用在降低血压方面存在着协同作用。2、根据q检验计算结果,两药联合使用对于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方面存在协同作用并且在复方比例为1:2时协同作用最好。将两种药物按照此比例联合,用于治疗两肾一夹(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可以明显的降低血压,经q检验计算,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合用治疗肾血管性的高血压大鼠时,同样存在协同作用。3、按照此比例将药物混入大鼠饲料,长期治疗后发现,两药半量合用组,合用组,两倍剂量合用组三个组均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血压以及血压波动性,合用组和两倍剂量组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及主动脉肥厚,并优于氨氯地平单用组。坎地沙坦单独使用虽然可以有效降压及减少靶器官损伤,但降低血压波动性方面弱于合用组。经q值计算两药以剂量比1:2合用长期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降低血压,降低血压波动性,改善反射功能,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联合使用,单次口服给药能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且两药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当药物剂量比为1: 2时,协同作用最为明显。这种协同作用不仅能用于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而且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两肾一夹大鼠)的治疗同样有效。将两种药物按照复方比例1: 2长期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能有效降低血压,降低血压波动性,保护靶器官,并存在协同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9
ABSTRACT  9-14
ABBREVIATIONS  14-15
前言  15-18
  参考文献  16-18
第一部分 氨氯地平坎地沙坦合用 对 SHR 降低血压的作用  18-33
  一、材料和方法  18-23
  二、结果  23-30
  三、小结  30-33
第二部分 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降低血压的作用  33-43
  一、材料和方法  33-38
  二、结果  38-41
  三、小结  41-43
第三部分 氨氯地平与坎地沙坦联合长期使用对SHR降低血压,降低血压波动性及器官保护的作用  43-54
  一、材料和方法  43-47
  二、结果  47-53
  三、小结  53-54
讨论  54-57
参考文献  57-60
综述  60-74
  参考文献  70-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超声特点与中医辩证及其关联性探索,R544.1
  3. 高血压前期证候特征研究,R259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5.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6. 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R544.1
  7.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4.1
  8.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早期动脉损害的评价,R544.1
  9. 坎地沙坦酯片生产工艺与质量研究,TQ463.2
  10.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11. 社区高血压患者钙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研究,R473.2
  12.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及轴向收缩功能,R541.3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评估的异质性及Meta分析,R544.1
  14. Tei指数、定量组织速度及二维应变评价无左室重构高血压患者右室功能,R541.3
  15.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的影响,R544.1
  16. 高盐饮食对Wistar大鼠血压和颈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1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R544.1
  18.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R541.75
  19.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s-CRP和HMW-脂链素影响,R544.1
  20. 不同级别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R544.1
  21. 情绪调节方式对诱发情绪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研究,R54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血压异常 > 高血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