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连松针、儿童血液和黄河三角洲土壤中多溴联苯醚污染特征研究

作 者: 陈长二
导 师: 陈景文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松针 人体血液 土壤 现代黄河三角洲
分类号: X17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7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溴联苯醚(PBDEs)是添加型溴代阻燃剂的一种,应用广泛。研究表明PBDEs已广泛存在于环境各介质及人体内,且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部分PBDE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及毒性,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中的四溴、五溴、六溴及七溴联苯醚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名单。了解PBDEs在环境及人体内的存在及水平,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环境及毒性行为奠定一定基础,并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松针、人体血液及土壤中PBDEs的分析方法。松针和土壤样品经过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经浓硫酸和氧化铝柱净化;人体血液样品利用液液提前、分离技术处理。然后运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GC-NCI-MS)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回收率。松针中BDE-209是主要的同类物,约占8种所检测的PBDEs总量的82.3%,低溴代联苯醚以BDE-47为主。大连儿童血液中∑PBDEs(所有检测到的PBDEs浓度之和)中值为31.61 ng/g lipidweight(1W),高于中国其他地区非职业暴露成人血液中PBDEs水平,处于世界儿童体内PBDEs污染的中等水平。BDE-153,99和47是主要的PBDEs同类物,与中国南方地区脐血中组成相似但不同于美国和欧洲。儿童血液中PBDEs的浓度在不同年龄段或性别间未发现显著的差异性。室内灰尘和母乳可能是儿童PBDEs暴露的两个主要来源。儿童可能是PBDEs暴露的高风险人群。黄河三角洲上、中、下三层土壤中∑PBDEs中值分别为103,38和8 nk/kg dry weight(dw),低于中国其他地区报道的水平,处于世界土壤PBDEs污染的较低水平。BDE-209是主要的同类物,占∑PBDEs的86.1%-99.5%,Deca-BDEs为主要来源。低溴代同类物含量以BDE-99、47、28、100、183、153及154为主。与中国其他地区相似,BDE-28和BDE-183相对丰度较欧美地区高,中国可能与欧美地区生产和使用的PBDEs产品有所不同。不同区域、不同深度土壤中PBDEs含量和同类物组成不同。中间区域含量较高、组成较复杂,可能存在当地源。上层含量较高、组成较复杂,高溴代同类物含量相对较多,近年来有PBDEs的输入。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1 多溴联苯醚研究进展及本文选题依据  11-36
  1.1 PBDEs的基本性质  11-12
  1.2 PBDEs使用  12-15
  1.3 PBDEs的毒性  15-18
  1.4 PBDEs环境行为及人体暴露研究  18-28
    1.4.1 环境中PBDEs源与汇  18-20
    1.4.2 土壤/沉积物中的PBDEs  20-22
    1.4.3 空气中的PBDEs  22-23
    1.4.4 生物体内的PBDEs  23-24
    1.4.5 人体暴露水平与途径  24-28
  1.5 PBDEs的分析方法  28-34
    1.5.1 样品提取技术  29-31
    1.5.2 纯化技术  31
    1.5.3 仪器分析  31-34
  1.6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34-36
2 PBDEs分析方法的建立  36-49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6
  2.2 样品前处理  36-39
  2.3 仪器分析  39-40
  2.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0
  2.5 实验结果  40-49
3 大连松针和儿童血液中PBDEs的污染特征  49-60
  3.1 大连松针中PBDEs的初步研究  49-52
  3.2 大连儿童血液中PBDEs的含量、组成特征  52-60
4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中PBDEs含量、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60-75
  4.1 研究区域概况  60-62
  4.2 样品采集及分析  62-64
  4.3 结果与讨论  64-75
结论  75-76
参考文献  76-8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待)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86-87
致谢  87-88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STOP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S336
  3.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4.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5.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6.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7.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8.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9.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10.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11.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12.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14.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6.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7.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8.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9.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20.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21. 2,4-滴丁酯环境行为研究,TQ450.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污染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