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动员:社会动员的一种新形式

作 者: 晏荣
导 师: 青连斌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网络动员 社会运动 话语建构 资源动员 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
分类号: C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第四种媒介”,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凸显。近一两年来国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厦门PX事件、ANTI-CNN和抵制家乐福、汶川地震灾后救援等活动,互联网都是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沟通、传播媒介。网民们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组织讨论,利用网络进行社会动员、形成合力,改变现实状况。从虚拟社区到现实生活,互联网在其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可以将这种笔者称之为网络动员或网络“串联”的即通过互联网组织的社会行动看成是社会动员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即是以网络动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网络社会动员的过程、机制,以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之原因,希望能够对这一新兴的社会现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本文主体分为以下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概念与理论述略”,主要介绍对该问题的研究缘起、本文采用的有关社会动员及其引致的社会运动的相关理论与笔者对之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假设、思路和研究方法。在对一些典型的由网络动员起来的社会运动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第二部分对网络动员的类型、形式与手段、以及人们利用互联网作为社会动员手段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网络动员的过程、结构性因素、机制及特点,认为网络动员可以分为事件的发生、网络热议和网络动员和付诸现实行动三个程序。在其中,话语的建构和资源的利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网络动员的诸结构性因素对于网络动员及其后社会运动的发展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的第四部分探讨网络动员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因素,以及网络动员中所显示的个人自由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前文提及的现象、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主张对网络动员进行引导,要合理地处理社会运动相关问题,比如改革信访制度、适当地对社会运动制度化。最后的结论与展望简单总结了本文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希望引出更多、更深入、优秀的相关研究,为社会现实问题的应对提供必要的参考。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研究问题的缘起  9-11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述略  11-21
  (一) 文献综述、拟采用的理论框架及笔者的批判  11-18
  (二) 本文提出的问题和假设  18-20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20-21
二、网络动员的类型、形式与原因分析  21-32
  (一) 网络动员的类型  21-26
  (二) 网络动员的形式与手段  26-31
  (三) 利用互联网作为社会动员手段的原因  31-32
三、网络动员的过程与特点  32-48
  (一) 网络动员的过程分析  32-38
  (二) 网络动员的结构性因素与机制  38-43
  (三) 网络动员的特点  43-46
  (四) 网络动员及导致的社会运动可能产生的危害  46-48
四、网络动员背后的结构变迁与个人自由  48-63
  (一) 网络动员背后的结构变迁  49-60
  (二) 网络动员中的个人自由  60-63
五、对策与建议  63-67
  (一) 加强对网络动员的引导  63-65
  (二) 合理处理社会运动相关问题  65-67
结论与展望  67-69
参考文献  69-72
后记  72-73

相似论文

  1. 谁来荣耀生活,G40
  2.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3.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4. 谁为食品安全事件买单,F203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61
  6.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自杀现象研究,B846
  7. 互联网与中国乙肝维权运动,R193
  8. 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K265
  9. 国家介入与村民行动,C912.82
  10.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究,C912.1
  11. 中国生态传播话语建构,G206
  12. 琼海关与近代海南经济社会的变迁,F129
  13. 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TU984.114
  14. 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K26
  15. 教育与人的尊严,G40
  16. 清末哈尔滨区域传统学务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型的研究(1861-1911),G529
  17. 旅游地居民职业结构变迁研究,C913.2
  18.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F842.6
  19. 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社会绩效评价,TU984
  20. 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K27
  21. 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6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